第(3/3)页 一百,一千,甚是一万人呢? 没人敢作保证。 人和人不同,有人以死明志,有人贪生怕死。 这是人性,只要是活人就无法避免。 崇祯淡淡一笑:“所以说,遇事不能空谈,要把实际情况和人性考虑进去。” “有的城池本就矮小,守城器械均已废弛,守军也是老弱病残无法抵抗。守城的主将为保全城百姓的安危,投降了。等我军一到,又立刻归降。” “用刚才的标准的评判,他保护了大明子民的安危,却让城池反复易主,你们说这个主将有罪吗?” 众人不说话,因为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了。守将看似投降了,确好像又没投降。 “当然,朕不想看到这种情况,可这种情况确确实实的发生了。” “所以说,有些时候不是非黑即白的场面,也不要认死理!” “同理!治理国家,治理官员,治理百姓也是如此。只要治理得当用人得当,哪怕贪生怕死之徒也能随着冲锋的号角奋勇杀敌!” “如此方能成为大才!” “朕希望有朝一日,能在大明两京一十三省看到你们的身影,接到你们的题本,看到大明的繁华。” 在场的学子们纷纷动容,本想下跪谢恩时想起议政前崇祯刻意交代过。今日是以老师和学生的身份相处,没有君臣之礼。 他们同时拱手施礼:“多谢陛下教诲!” “好了,等议政结束回去后,你们分别给朕写一封信。把你们想做的事,遇到的困难,发现的弊政,看到的不公之事,遇到的不法之人都可以写进去。” “朕给你们机会,希望你们也不要辜负朕的希望。” “我等谨记在心!” 学生们的话音刚落,李邦华缓步走进了大殿。 他看到学生们后先是微微一怔,随后一脸平静的走到众人前面对着崇祯躬身施礼:“陛下,李邦华奉旨觐见。”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