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奶奶,黄草山各个咽喉要道均为失守。辎重兵已全部派出,给各部补充箭矢,并收集伤亡情况。”黄草山山脚下,马万年向秦良玉汇报军情。 秦良玉点了点头,有些疑惑的看着那些正在败退的大西士兵。 在她的印象中,张献忠的部队应该没有这么不堪才是。 为什么一触即溃呢? “启禀总督大人,曾英率水师大胜流贼,杀敌千余,焚毁敌船十数艘,流贼败退。”就在秦良玉思考的时候,传令兵送来了水师胜利的消息。 水师... 等等! 秦良玉急忙拿出地图,看向长江上游。 “涪陵的上游是长寿,长寿的上游是重庆...” “不对...严格来讲涪陵的上游有两个地方,一个是长寿,一个是武隆!” “翼明,武隆县水师有多少战船?”秦良玉看向自己的侄子。 秦翼明皱着眉想了想:“战船并不多,只有十余艘,不过...” “不过什么?”秦良玉忙问。 “武隆县商贾云集,有很多商船,据说有近百艘。” 秦良玉冷汗直冒,她终于意识到流贼为什么进攻不积极了。 因为他们的目的不是进攻,而是牵制她的主力。 尤其是水师。 流贼一旦拿下武隆县,就能乘坐商船来到水师身后。前后夹击下,水师就算没有覆灭,也会元气大伤。 没了水师的牵制,张献忠就能放肆的登陆作战,进行各种迂回包抄! 想到这,秦良玉发出军令:“传令让水师退到长江与乌江交汇处以西的位置,其余各部固守黄草山。” 下达军令后,秦良玉看着望江关方向喃喃自语:“曾英啊曾英,希望你能及时撤退!” ...... 武隆县城外,一支由几百人组成的马队缓缓走来。 守城门的士兵见状立刻紧张起来,他们纷纷拿起武器,张弓搭箭对准了假扮成商人的高文贵。 “站住,干什么的?”一个明军伍长问。 高文贵拱手道:“回官爷的话,我们都是经商之人,这是路引。” 大明朝廷规定,平民出行不得超过出家门百里,否则须到地方县衙申请“路引”。私自出行者,关卡查获后押送回乡,杖八十。 这个制度虽然在明朝中后期名存实亡,但商人还是需要申请路引避免各种不必要的麻烦。 明军伍长接过路引后顿时一愣:“从涪陵来为何不走漕运(水路)?” 高文贵不慌不忙的回答:“水路被流贼占了,没办法才用的马帮。” 明军伍长一愣,他没想到秦良玉竟然再次兵败。 照这个形势下去,武隆县早晚有一天也会落入敌手。 愣神过后,伍长看向那些马匹。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