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臣等遵旨。”范景文和焦勖同时拱手说道。 就算崇祯没有提醒,他们也知道这件事需要保密。 “对了,铁模铸炮进行的怎么样了?”崇祯问。 范景文尴尬的低下头:“这...铸炮的铁模具虽然制作了不少,可脱模的材料尚未寻到,所以近期没有进展。” “无妨,无妨!”崇祯安慰道:“回去告诉那些匠人们慢慢来!这件事既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懒散怠工。” “臣等谨遵圣旨。”范景文和焦勖再次施礼,退出大殿。 看着他们二人离去的背影,崇祯内心掀起一丝波澜。 科技重要吗? 重要也不重要。 如果思想落后,就算暂时掌握了顶尖的科技,拥有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早晚有一天还是会落后。.. 其实重要的不是科技,而是培养科技的环境! 假如环境出了问题,就算金子也会被腐蚀掉光芒。 想改变环境不但要从基础教育入手,还要改变科举选人用人的方法。 大明朝最高学府国子监归礼部管理,科举也由礼部负责。 既然源头是礼部,就得与范景文详探一探,毕竟他兼着礼部尚书的职位, “范景文还没走远吧?让他回来一趟。” 改革教育和科举是一件极其繁琐和重要的事,不但涉及到朝堂上的利益,更涉及到普通百姓的利益。 如果处理不好,后果将极其严重。 接下来的日子,崇祯像往常一样上朝,下朝,处理政务。 他只担心两件事。 一是自身安全,二是黄得功。 此前放出消息要砍阳武侯薛濂的脑袋,如果有人想对他不利,大概率已经准备好了。 他必须谨慎应对。 不过在建奴入关的节骨眼上,就算有人对他不利,也会等建奴退兵后动手。 “王承恩,黄得功那边有消息吗?”崇祯每天早朝起来第一件事就是询问黄得功的消息。 “回皇爷,没有。”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