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淮安距离南京三百多里,是南京的北门户。 明代漕运总督主要负责南粮北运,给京师和北方边军供应粮食。 在经历过早期的支运和兑运后,长运法成为漕运的最终方式。 长运法简单来说就是农民收获粮食后,只需把粮食堆放在田里,负责漕运的士兵会主动来田间收粮。 收完粮食后会运往运河码头,通过运河送到北京。 朱国弼身为漕运总督,麾下士兵有数千之众。 如果加上运粮的运输队,苦力,人数甚至能过万。 在得知朱贵是漕运总督朱国弼的信使后,刘孔昭眉头舒展笑容满面:“原来是抚宁侯的信使啊,幸会。” 朱贵躬身还礼,亲自将刘孔昭让到座位上。 分别落座后,徐弘基率先看向刘孔昭。 赵之龙与朱贵也盯着他,似乎想问些什么。 刘孔昭嘴角上扬,端起面前的茶杯轻轻抿了一口。 在徐弘基不耐烦的眼神中,他开口说道:“诸位放心,我已经按照计划把钱谦益引荐给了太子。” “干得漂亮!” “咱们敬诚意伯一杯!”赵之龙端起茶杯率先站了起来。 朱贵一脸懵逼的站起身,跟着向刘孔昭表示祝贺。 喝完茶水后,众人再次落座。 徐弘基面带笑意:“诚意伯以身试险圆满成功,咱们以后的日子就好过了。” “不一定啊!”刘孔昭忧心忡忡。 朱贵感觉自己像个乡下人,什么也听不懂。 他想问又不敢问,只能坐在椅子上专心致志的听,一个字也不放过。 刘孔昭开始分析局势。 “咱们都有实权,为了不被北京那帮人夺权,咱们接受了东林党的请求,与他们联合对抗北京那帮人。” “钱谦益入局后,东林党会在正面与北京那帮人进行厮杀夺权。我们则躲在暗处,伺机观察。” “你们希望谁胜?” 徐弘基轻蔑的笑了笑:“最好是两败俱伤!” 刘孔昭缓缓摇头:“不会的,就算他们两败俱伤,咱们这些勋贵也只能暂时接管兵权,掌握不了六部。”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