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果不其然,当崇祯解释完国旗的意思后,四位大臣立刻肃然起敬。 崇祯继续解释道:“这面国旗在,就代表朕在。朕的意志会烙印在国旗上,跟着将士们在前线厮杀。” “陛下大才!”李邦华躬身施礼。 他是兵部尚书,掌管全国之兵。 当崇祯说出如朕亲临四个字后,李邦华瞬间明白了这面旗帜,带来的精神鼓舞作用有多大。 战场上胜利和失败有时候就差这一面旗! 因为旗在,皇帝在! 范景文跟着施礼,他不但当过兵部尚书,还带兵打过仗。 深谙其中的道理。 邱瑜和方岳贡都是聪明人,很快反应过来,也跟着施礼。 “陛下,这面旗打算交给谁?”李邦华问。 “谁...?”崇祯被李邦华的问题问愣了,“上至禁军,下到边军,卫所兵,放哨兵,守备兵,甚至水师全都换上这种军旗。” “大明国旗所到之处,皆是明土!旗下之人,皆是明军!” “敢有对国旗不敬者,视为投敌叛国!” 四位大臣被崇祯说话时的语气所感染,纷纷下跪:“吾皇万岁!吾皇圣明!” “众卿平身。” 崇祯发泄完心中的情绪后,迅速恢复平静。 就在这时,王承恩从外面走了进来:“皇爷,刑部侍郎孟兆祥,大理寺卿凌义渠,左都御史施邦耀在殿外求见。” “说是阳武侯薛濂一案已经申请查明,特此前来向陛下汇报。” 内阁四位大臣对视一眼,非常知趣的后退半步,给三法司官员让出了空间。 崇祯呵呵一笑。 三法司果然有趣,建奴前脚出关,他们后脚就结案。 果然都是大明朝的好官员! “让他们进来,朕要看看他们到底是怎么结的案!”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