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他们的话好像都有道理,真相到底是什么呢? 何顺投降? 孔弘毅投降? 亦或者...二人在演苦肉计? 如果查不出真相,这件事又该如何收场? 毕竟衍圣公府被劫掠上百万两银子,不止朝廷,就连全天下的读书人都在关注着这件事。 必须有人承担责任! 又审了半个时辰,两人还是这般说辞,施邦耀只能宣布改日再审。 在施邦耀说话的同时,崇祯打开房门迈步走了出来。 如果被官员们发现他的身份,彼此都尴尬。 离开都察院二里地后,李若琏快步走到崇祯身边:“陛下,曲阜的事...” “不好办。”崇祯说了一句其他人听不懂,但是李若琏能听懂的话。 他知道眼前这位大明皇帝想对衍圣公下手,只是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机会。 就算何顺和孔胤植同时指认指使他们投降的是衍圣公,天下读书人也不会信。. 毕竟那是他们的精神领袖! 读书人最容易被煽动情绪。 尤其是那些读了几本书,尚且没有被社会毒打的年轻人。他们脑袋里装满了圣人之道,以为圣人的后代也像圣人一样贤良。 殊不知圣人的后代与常人无异,甚至禽兽不如。 例如第六十一代衍圣公孔宏绪。 他私设刑堂,奸污妇女四十多人,同时身背四条人命。经三法司会审,定了个斩首。 结果大臣们不乐意了,纷纷上书请求从轻发落。 明宪宗迫于朝臣和天下读书人的压力,只是削去了孔宏毅的爵位,贬为庶民,令其弟孔弘泰承袭衍圣公爵位。 读书人在经历过社会的毒打后,很快就会认清社会本来面目,同时在心里否认圣人后代。 但是他们不会揭破圣人后代的面纱,因为他们要用这层面纱来毒打后来的年轻人。 好让他们臣服在自己脚下。 只有这样才能压制住年轻人,防止他们后来居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