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百姓们基本都挨过饿。 之前卖粮食是为了缴纳赋税。 现在没了赋税压力,他们会把粮食死死攥在手里,以应对可能到来的灾害。 在他们眼里,粮食和命一样重要。 其实只有崇祯知道,大灾年缺的不是粮食,而是良心。 局部缺粮确实存在,但总体来说粮食是够吃的。 大部分时间缺粮食都是人为造成的。看書菈 例如有钱的有权的囤积居奇... 就像几百年之后的某个时间段缺药一样,都是人为因素。 看着一脸愁容的方岳贡,崇祯也犯起了难。 农民不卖粮,朝廷就买不到粮食,边军就没饭吃。 没饭吃就没法打仗... 这种连锁反应是致命的。 “诸位有良策吗?”崇祯看向在场的大臣。 有人站出来说道:“臣以为应该尽快恢复征收赋税,只有这样才能迫使百姓卖粮。” “胡闹,陛下一言九鼎,免除赋税是爱民之举,怎能半途而废?”有人反驳。 “那你说怎么办?总不能强买吧?” “事已至此只能这么做了,给地方官员摊派任务,他们肯定有办法。” 众人议论起来。 崇祯在心里叹了口气,对大明朝地方官员的遭遇表示同情。 这也是京官与地方官矛盾的由来。 制定政策的京官开口一张嘴,下面的地方官能跑断腿。 “陛下,臣有话要说...”李邦华忍不住站了出来。 事关边军粮草,国之大事,不能不管。 满朝文武见李邦华站了出来,纷纷停止议论,看向这位七旬老叟。 崇祯有些欣慰:“李阁老请讲。”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