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崇祯暗中擦了擦汗。 内阁的能力太强了,竟然能从运粮船查到这些信息。 事已至此,崇祯也没必要隐瞒了。 募兵需要钱,李性忠能有多少钱? 就算有钱也不敢私自超额募兵。 超额募兵的原因只有一个:有旨意。 李邦华表面上在说李性忠,暗地里确实在告诉崇祯,他做的那些事瞒不住内阁。 崇祯尴尬地说道:“李阁老多虑了,京师一战勇卫营损失殆尽。再加上宫里出现命案,朕为了自身安全让李性忠在保定替勇卫营募兵。” 李邦华假装一愣,“原来是这样,此事怪老臣了,不该私自去查。” 崇祯尴尬的一笑。 他刚要问范景文找他什么事时,忽然想起另外一件事。 “李阁老,朕有个想法。” “请陛下示下。” “追缴士绅赋税欠款时不是举城投降,就是衙门里失火。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二,一是部分官员与士绅沆瀣一气;二是大部分地方官员受制于地方士绅。” “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思前想后朕打算给地方官员放权。” “放权?”李邦华更加迷茫了。 陛下这是怎么了? 先是给京官放权,这又要给地方官员放权。 他就不怕大权旁落吗? 崇祯继续说道:“朕打算把地方一部分兵权暂时交给地方官员,例如县城的兵权交给知县,州府的兵权交给知州知府。” “有了兵权相助,那些士绅就闹不起来,只能乖乖配合。” “不妥,”李邦华摇头,“地方势力盘根错节,那些士兵大部分都是当地的百姓,与当地士绅关系匪浅。就算将一部分兵权交给地方官,那些士兵也不会按照地方官的指令去抓人。” 崇祯冷笑:“谁说要用当地的兵了?” “啊?”李邦华和范景文都愣了,“不用当地的兵用哪里的兵?总不能让战兵去做这种事吧?” 崇祯哈哈一笑:“从甲县抽调一部分兵去乙县,然后从乙县抽调一部分兵去甲县。” “异地用兵就没有那么多后顾之忧了,只要士绅敢反抗不补缴欠款,这些异地的士兵会毫不犹豫地冲上去给他们长记性。”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