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策试结束后殿试正式开始。 考生们表现各不相同。 有的奋笔疾书,有的抓耳挠腮,还有的写写停停露出一副苦大仇深的表情。 考到中午时,光禄寺送来午餐。 考官的午餐十分丰盛,不但有茶食和果子,还有酒、五个下酒菜,汤、饭以及四个下饭菜。 考生们吃的就相当简单了,每人两个馒头一碗汤 不是宫里抠门,是怕这帮穷学生没吃过好东西,突然吃好东西后会出现不适的症状影响考试。.qgν. 吃完午饭后考生们继续答题。 日暮时分诸举人考试结束,到东角门交卷后离开。 受卷官整理所有考生的试卷后,将试卷送至弥封官处进行弥封(盖住名字)。 (乡试和会试比殿试多一道流程,为了防止考官认出考生的笔迹,封盖名字后会安排誊录官执红笔誊录考生试卷。殿试时因为时间紧迫,阅卷官都是皇帝信任之人,所以就少了一个流程。) 大明朝有制,殿试结束后第二天开始读卷,第三天发榜。 次日傍晚前,阅卷官将试卷分为一、二、三等,并将其中的一等卷交给了崇祯。 卷子有十份,每份卷子都是笔迹工整,卷面整洁。 不巧的是,他在这些卷子里又看到了吕宫的名字... 他直接将吕宫的卷子放到最后,并拿起了王夫之的卷子。 这位思想家果然有两把刷子,竟能从殿试中脱颖而出。 他假装看了一遍将又从里面挑出一张卷子。 随后让人将二等卷子送来。 看完后从里面挑出一份。 确定完殿试成绩后,接下来又是一堆繁琐的礼仪和流程。 最后。 官员将记录殿试结果的黄榜张贴在长安左门外,以示天下。 这里早就围满看热闹的人。 官员张贴完黄榜后立刻有人凑上前大声念道:“一甲第一名,王夫之!” 哗! 围观的人群里爆发出惊呼声。 “王夫之是谁?” “不知道,快去打听打听。” “你打听的时候帮我问问他是否婚配,我家闺女正在闺中待嫁。” “你剩饭吃多了吧?就凭你还想把闺女嫁给当朝状元郎?” “想想也不行?”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