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扬州府的情况比夏允彝想象中还要复杂。 知府被停职带来的影响非常大。 首先是地方治安,白天百姓纠纷不断,晚上盗贼四处作案。 民怨载道。 其次是营商环境。 大部分商户都不敢开门营业,生怕被王之心征收商税。 最关键的一个问题 马上就要收秋粮了。 朝廷对官员考核的标准非常多,最重要的一项就是赋税。 什么都能拖欠,唯独不能拖欠赋税。 能及时足额上交赋税,名声再差也是好官。 反之,名声再好也是不及格的官员。 他来扬州府当钦差,在此期间的赋税征收工作理所当然的落在他身上。 看着面前堆积如山的公文,夏允彝苦笑了一声:“人呐不能自大,否则倒霉的还是自己。” 喝完一壶茶后,夏允彝升堂议事。 扬州府衙的官员有很多。 除了已经被停职的扬州知府张煌言外,还有同知,通判,推官,照磨,经历,检校,司狱等入流或者未入流的官员。 同知:负责地方征粮、盐税、捕盗、江防等事务。 通判:负责运粮、水利、诉讼等事务,另外还有监察知府的责任。 推官:专掌刑名,也是就专门审理案件。 照磨:审核审计。 大部分人都是主管一个领域,并兼管另外一个领域。这样在某个官员外出或者请假时,府衙不会因此停摆。 “钦差大人,这些公文都急着处理,请大人暂行知府之权。”扬州府通判率先说道。 “是啊大人,我这也有好多文件需要处理,请大人过目!”扬州府同知跟着说道。 其他人纷纷向前,恳请夏允彝先处理他们的公文。 “诸位”夏允彝向前伸出双手上下摆动:“诸位都别急,先容本官说,可否?” 众人纷纷停下来:“大人请!” “好。”夏允彝站起来倒背着手走了两圈。 在众人的注视下,夏允彝停下开口说道:“本官是来扬州府查案的,按理说其他的事一概不管。可马上就要征收秋粮了,这是国之大事,不可耽误!” “是是是,大人说的是。”官员们面带笑意。 “可是要管的话”夏允彝顿了顿,提高声调:“管可以,但是需要诸位的配合。配合好了,大家相安无事。配合不好,本官和你们一起被免职问罪。” “丘致中的事大家应该都知道了,我来扬州府前就已经做好了必死的准备,所以不在乎被定什么罪。”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