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王之心皱着眉想了一会,开口道:“东厂没有意见。” “黄御史呢?”夏允彝看向御史黄宗羲。 这个案子是他挑起来的,多少也得听听他的意见。 黄宗羲摇头:“我本人没意见。” “张知府呢?” 张煌言也摇头:“没异议。” “其他人呢?” “卑职都没异议,请钦差大人如实上奏。”众官员齐声回答。 “好,”夏允彝站起身朗声道:“开矿案涉及的人员众多,有百姓,有地方官,还有朝中大员。案情虽然复杂错综复杂,但是在诸位同僚的帮助下抽丝剥茧,最终理清了此案。” “不但查出了案子的真相,还抓住了凶手。” “诸位都是有功之人,我会在公文里给诸位请功!” “多谢钦差大人!”官员们高声附和。 他们对夏允彝的慷慨十分感动,功劳平摊到每个人身上虽然不大,但是对后期的升迁非常有帮助。 夏允彝留在府衙大堂写公文,官员们则返回岗位各司其职。 “大人,如何处置这两个犯人?”差役指着司狱和牢头。 夏允彝想了想:“把司狱关进大牢,牢头暂时安排在府衙的东厢房,每天给他送饭,没有本官的命令不许离开屋子半步。” “遵命。” 差役给牢头松绑,并将他的脚镣打开。 司狱则被差役押往监狱。 临走前,扬州府司狱质问牢头:“你不是用眼神告诉我,打死你也不说吗?为何第一时间就招了?” 牢头叹了口气:“是啊,打死我也不说;可他们没打死我,所以我说了!” “你背信弃义,不得好死!” “你也不是什么好玩意,老子但凡说慢一点,死的就是老子了!”牢头反击。 “去你妈的,天打五雷轰的狗东西。” “骂吧,使劲骂吧,早晚有你骂不出来的一天。” “你”扬州府司狱被怼的哑口无言。 夏允彝写了两份陈述案情的公文,一份送往南京,一份送往北京。 朱慈烺率先接到了公文。 看完公文后他什么都没说,按照倪元璐的指示把公文内容公布了出去。 以史可法为首的官员立刻来了精神,用公文当证据,反驳马士英之前的污蔑。 马士英当然不服,立刻对夏允彝的办案能力以及案件的真实性提出了质疑。 然而他的质疑声很快淹没在读书人的声讨浪潮中。 普通读书人位卑权轻,平日里无法和朝廷对话。 现在好不容易闹出了开矿案,他们要借着这个机会发声。 尤其是那些穷苦的读书人,他们深知百姓的不易和士绅的贪婪。 在这些人的推动下,南京很快出现一个声音:请求朝廷严惩南京吏部郎中徐一范,并严惩和徐一范关系颇密的马士英等人。 俗话说民心似秤,民意如山。 面对悠悠众口,朱慈烺开始坐不住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