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广场另一面。 购粮的百姓挑着扁担,跟在里长后面排起了长龙。 “今日粮价,二两银子或两千文一石!想买的排在里长后面,每户每月限购两石,一手交钱一手交粮!”几十个士兵在人群里边走边喊。 “夺...夺少?”百姓们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二两银子或两千文一石!”士兵重复。 “额滴个老天爷啊,这也太便宜了!” “是啊,比粮铺的粮食便宜了整整一两!!!” “陛下圣明,吾皇万岁!” “陛下圣明,吾皇万岁万万岁!” 百姓们激动地跪在地上,朝远在北京的崇祯行叩拜之礼。 由于价格实在太低,粮食一经发售便引发了百姓们的购粮潮。 吕大器为了尽可能防止有人低买高卖,又因为人员众多不好辨认的缘故,把责任划分到里长身上。 凡购低价粮需要里长带领购买。 大明朝一百一十户为一里,按照每户每月二石的标准,每个里长每月带领百姓购粮上限为二百二十石。 可以少,不能超。 责任划分到人! 出了问题找里长,里长有问题找县衙! 在这种策略的帮助下,购粮场面虽然看似很乱,但井井有条! 连续售卖三天后。 由于只有一个售卖点,导致买粮速度很慢,排队购粮的百姓越来越多。 曹化淳不但没着急,反而松了口气。 他只有四十万石粮食,卖的越快,暴露的越早,对他越不利。 反之卖的越慢,对他越有利! 打赢这场仗的关键是逼迫粮商们降价。 他坚持的越久,粮商降价的概率越大! 西安府卖粮的同时,商队简开始将粮食运往其他府、州、县。 到达各地的时间虽然不同,但不到一个月时间,整个陕西的百姓都吃上了低价粮。 在低价粮的冲击下,各地的高价粮纷纷滞销。 随着时间推移,屯粮的商户和士绅挺不住了。 尤其是那些中小粮商,他们怕粮价崩盘导致自己血本无归,所以纷纷在第一时间调低价格进行兜售。 粮价暴跌的情况开始蔓延,扩散。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