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崇祯二十二年三月二十五,吕大器穿着一身便装来到大明钱庄陕西分庄。 进屋落座后,吕大器对着曹化淳拱手:“曹大人,近来可好?” “好,”曹化淳一边招呼人给吕大器上茶,一边点头,“你我都是明白人,有事说事即可,不必遮遮掩掩!” “哎,你这人...”吕大器挺了挺脖子,“我是看你年纪大了,又为了平抑粮价的事日夜奔波,所以才代表陕西百姓前来慰问。” “哦...”曹化淳淡淡一笑:“我曹某人活了这么大算数,头一次遇到空着手来慰问的人。” 吕大器浑身一僵,下意识地将双手倒背在身后,“来的匆忙,忘却了!” “吕大人为官清廉,我曹某人不在乎这些,来喝茶!” 二人品了一会茶后,吕大器说起了正事,“曹大人,我此番前来是为了粮价之事。” “吕大人想继续降低粮价?”曹化淳放下茶杯,抬头问道。 “不不不,”吕大器急忙摆手,“粮价不能再低了,再低的话陕西粮商会倒下一片。” “他们死不死的与我何干?更何况他们囤积居奇本就该死,我这么做也是为民除害!” “哎!”吕大器叹了口气,“我也不想管他们的死活!可是关中商贸本就凋敝,如果再把他们打死了,关中商运将雪上加霜!” “少了商人的参与,物资流通会变慢,本就贫瘠的关中物价可想而知。” “想治理好地方不能用一刀切的政策,那样只会让地方一片死寂。需要取各家之所长,然后合理分配利益......” 曹化淳慢悠悠地喝着茶,认真听吕大器分析利弊,并时不时地点头配合。 等吕大器说完后,曹化淳问道:“吕大人铺垫了这么久,到底想干什么?” “咳咳,”吕大器用咳嗽掩饰尴尬:“关中士绅和商人想宴请你我二人,托我来问问你的态度。” “宴请?”曹化淳眼前一亮,“什么时候吃?在哪儿吃?” 吕大器以为自己听错了,下意识地问:“你...你答应了?” “当然,不吃白不吃!自从来到陕西后,还没人请我吃过饭呢。” 吕大器老脸一红,“曹大人莫怪,吕某公务繁忙忘却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