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自从崇祯十七年去了一趟四川后,他的身体就出了问题,时好时坏。 崇祯本想换人,可是找不到合适的人选。 再加上跑腿的事基本都是王承恩干,高时明只是待在司礼监处理公务。由于病情不影响公务,所以崇祯也就没换人。 除了这些,还有另外一个原因:稳定后宫。 司礼监掌印太监在后宫的权力可想而知,如果把他换了,之前依附高时明的人为了自保重新寻找靠山。 后宫也会因此乱上一段时间。 崇祯不允许出现这种情况。 “奴婢叩见陛下!”高时明对着崇祯跪地施礼。 “起来吧,最近身体好点了吗?”崇祯关心道。 高时明没有起身,而是磕了一个头并说道:“多谢陛下关心,奴婢好了。” “好了就好,起来吧。” “谢陛下!”高时明又磕了一个头之后才站起来。 崇祯直接问:“船队去长崎港的途中沉了一艘商船,知道是怎么沉的吗?” “回陛下的话,公文里没写,奴婢在南直隶的人也不清楚。”高时明老老实实回答。 崇祯眯着眼睛想了想,又问:“司礼监收到关于郑成功的塘报了吗?” “有,兵部刚送来一封塘报!塘报上说郑成功在护航途中遇到了建奴,双方发生了交战,互有伤亡。兵部给郑成功部阵亡的将士申请了抚恤银,司礼监正在核实。” “也就是说...那艘商船是被建奴击沉的?”崇祯又问。 高时明轻轻摇头,“不确定是不是建奴击沉的,因为塘报上没写!” 这句话说的非常谨慎。 就像徐阶说看过不等于核实过一样,公文上写的不一定是事实,没写的东西更不能乱猜。 “那艘船上的人呢?总不能都死了吧?派人去查,只要还有人活着就能查清事实。”崇祯决定揪着这件事不放。 堡垒往往最先从内部攻破,瓦解敌人也需要从对方内部下手。 大明朝如此,郑芝龙亦是如此。 他要借机分化削弱郑芝龙的势力。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