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在平辽总督的人选上,众人意见不一。 兵部尚书王家彦举荐吕大器出任。 吏部尚书邱瑜推荐袁继咸。 户部尚书谢三宾觉得马士英比较合适。 礼部尚书黄锦则认为现任蓟辽总督王永吉就可以。 崇祯目光扫视一周,最后落到内阁首辅范景文身上。 “范阁老没有要举荐的人吗?”崇祯问。 范景文不动声色的回答:“朝中文武皆是贤良,无论谁担任平辽总督,臣和内阁都会倾力支持!” 范景文的意思很明显,他不举荐任何人担任平辽总督,但是谁当总督他都支持。 最先表态平辽的是他,可是他没有举荐任何人担任平辽总督。 在一般人眼里看来不合常理,可是在崇祯和满朝大小狐狸眼里看来非常合理。 范景文是内阁首辅,文臣之首。 官场就是战场。 只要想给朝廷做实事,无论多么谨慎都会犯错。 这和做家务一样。 刷碗的会摔碗,做饭的会糊锅。 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 范景文内阁首辅的职位和权力已经是官员可以到达的顶峰,再往上只是一些虚职,并无实权。 平辽这种大事看似是前线的战争,实际朝廷内部也在博弈。 前线打的是胜负。 朝廷内部争的利益和权力。 前线最忌临阵换将。 朝廷也一样,如果临时换掉首辅带来的内部影响不比前线小。 范景文当务之急是少犯错或者不犯错,只有这样才不会掉出权力中心,朝堂内部才不会乱。 其他人不同。 他们还有往上爬的空间。 平辽就是机会! 崇祯对这种政治生态了如指掌。 他看向司礼监掌印太监高时明:“把诸位尚书举荐的人名都记下来,朕要好好斟酌一番。” “是!” 接下来,众人又商议此次平辽需要调动的兵马数量,需要的钱粮等。 当然,这些数字只是启动数字。 战争机器一旦运转起来就无法停止,需要不停地往里面砸钱,直到其中一方无钱可砸。 商议了许久之后,内阁首辅范景文给出三个数字:“陛下,此番出兵辽东至少需要十二万步骑,三万水师外加五百万两白银。”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