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卖盐的人多了,盐价才会低!”大明户部尚书谢三宾轻轻重复了一遍。 谢三宾虽然不懂供需和价格之间的关系理论,但是他清楚想要降低盐价,必须增加盐商的数量。 可卖盐这门生意需要大量的本钱。 一般的商人没钱买盐引,没有盐引就没办法卖盐,更无法成为盐商。 如此一来,增加盐商数量的想法又成了泡影。 怎么办呢? 有了! 谢三宾脑海中忽然冒出一个想法。 既然无法增加盐商的数量,那就解除盐商卖盐的地域限制。 没了地域限制,这些盐商会在各地开设分号贩卖食盐。 盐商的分号也是盐商。 盐商多了,市面上的盐就多,盐价自会降低。 等等! 谢三宾又陷入深思。 他既要考虑这么做会不会损害东林党和士绅们的利益,也要想办法给崇祯交差。 群体利益固然重要,个人利益也不能忽视。 认真思考后,谢三宾觉得取消盐商贩盐的地域限制并无大碍。 解除限制后盐价必然会下降,让盐商利益受损。 但... 盐商的真实数量并没有增加。 对士绅集团来说,这块肉还在他们的锅里,没被其他人分走。 勉强可以接受。 对崇祯和朝廷来说有两个好处。 一是盐商分号增多,虽然不能向他们征收盐税,但可以征收过税、门税等商税,增加朝廷收入。 其次盐价降低,百姓获利,崇祯可以获得一个好名声。 妥了! 谢三宾打定主意。 谢三宾不知道的是,他的这个决定将对盐商以及盐商背后的士绅阶级造成致命一击。 数年之后,无数盐商破产。 他们背后的士绅也受到牵连从此一蹶不振。 这时。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