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崇祯为什么不信自己搞出来的证据? 他不是不信,而是要反其道而行之。 朝堂上下都是城府极深的老狐狸。 如果在这个时候暴露内心的真实想法,反而会引起那些老狐狸的警惕。 所以正确的办法是欲擒故纵。 先表态自己不信证据,给人一副袒护衍圣公的假象。 如果六部九卿没有像他一样袒护衍圣公,崇祯就可以借六部九卿的刀杀人。 如果六部九卿也选择袒护衍圣公,崇祯就要想另做规划了。 面对李若琏的询问,崇祯没有和他解释,而是将他召至近前低声吩咐:“镇抚司接下来有两件事要做。” “请陛下吩咐。” “首先是崇祯十七年邸报,最近不要发表任何与衍圣公有关的言论。另外严查城中散播衍圣公通敌资敌言论的人,就说这是谣言,一经查处立刻把人关进顺天府的大牢。” 李若琏心里虽然充满了疑惑,但还是毫不犹豫地应了下来。 锦衣卫是皇帝的人。 给皇帝办事,不该问的不问。 这是规矩。 “李若琏,”崇祯顿了顿,“抓的人越多,谈论这件事的人也就越多,这个话题持续的时间也就越长,对不对?” 李若琏想了想,点头道:“陛下说的没错。” 衍圣公通敌资敌的消息传出去后,绝对会成为京师第一话题。 上至王公贵胄,下至贩夫走卒都会谈论此事。 毕竟这件事的性质太恶劣了。 官府和朝廷越不让百姓们谈论,百姓们越要谈。 因为这是民意,不可阻挡的民意。 就像弹簧一样,向下压的越狠,反弹的力量就越大。 崇祯的目的是把这件事搞大,越大越好。 所以他要在第一时间用强硬手段压制话题的传播,制造反弹的力量。 “接下来是第二件事,”崇祯眯起了眼睛。 李若琏知道,崇祯要杀人了。 他每次杀人前都会眯眼睛,这是惯例。 崇祯慢悠悠的说道:“等抓的人足够多时,顺天府的大牢就装不下了,严查散播衍圣公通敌资敌言论的事也就只能暂时停止。不出意外的话,这个话题很快就会席卷京师。” “到时候会出现两拨人,一波支持衍圣公,另一波反对!” “接下来要联合那些被捕人的家属,让他们联名请求官府放人。”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