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第字汉冲,陕西榆林人。 历史上的他投降建奴后,为建奴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跟随建奴南下时,他先后帮建奴抚定了五十一座城池,招降了一千五百多座营寨里的明军。 因功被授予少保兼太子太保。 不过... 由于历史上的吴三桂影响太大。 导致和吴三桂一起投降的高第没什么存在感。 既然已经知道了高第有问题,平辽大军内部肯定容不下他。 李宪忠说道:“臣觉得可以引诱他来抚顺,趁着他进城议事的机会将其拿下!” 朱慈炯缓缓摇头:“如果高第已经知晓吴三桂发起了叛乱,他不但不会上当,还可能像吴三桂一样发起叛乱,到时候麻烦就大了。” “派兵强攻呢?”黄得功问。 “也不妥!”朱慈炯再次摇头:“我军的首要任务是守住抚顺,海州本就易守难攻,兵少了攻不下,兵多了抚顺又会空虚。” 该怎么办呢? 众人泛起了难。 刘肇基忽然灵光一闪,迅速开口说道:“殿下,臣有一计。” “说来听听。” “以增兵为由,调高第北上沈阳。” 朱慈炯担忧道:“他可能会抗命!” “他不会!”刘肇基一口咬定道:“高第现在有两个选择,一是继续效忠大明,二是投降建奴。” “若是效忠大明,他就不会抗命!” “若是投降建奴呢?”朱慈炯问。 “若是投降建奴,他就要想办法尽快跑到建奴那边与吴三桂汇合。” “难道他不能继续留在这边,像吴三桂一样首鼠两端吗?” “不能!”刘肇基非常认真的分析起来:“吴三桂为什么会突然叛乱?因为他暴露了。高第和吴三桂交往甚密,现在吴三桂出了事,他知道朝廷很难不怀疑他。继续留在这边,风险会很大。” “沈阳距离前线很近,高第巴不得来这里。” “所以无论他是否投降建奴,都会来沈阳。” 听完刘肇基的分析,朱慈炯又有了新的疑惑:“然后呢?沈阳就在咱们身后,如果高第像吴三桂一样掀起叛乱,咱们就失去了退路。” “不让他进城!”刘肇基又分析起来:“高第麾下兵马自入辽以来一直待在平辽大军后方,几乎没有什么参战经验。攻城守城,他或许还行;但要是野战,他根本不行!” “在他抵达沈阳前,命沈阳守军紧闭城门不让他进城。”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