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长春子拜见师伯。” 求真观,藏经阁二楼。 长春子带道童稽首行礼。 他入玄虚门下二十载,如今三十有五,面容柔和,双目有神,卧蚕眉,宽额头,高鼻梁,颌下胡须打理的一丝不苟。 性格稳重,精明强干,帮玄虚处理了不少门中事务,被观中上下视为下一任观主。 求真观规矩,观主修为不一定最高,可办事能力一定最出众。 擅长打理庶务,方便众道修行。 这很道门! “无需多礼。” 挥了挥手,玄明命他们起身。 长春子没废话,简单问候几句,便吩咐道童,将两个木盒放到桌案上。 “师伯,师父说您新晋入道,没有趁手法器,特意命弟子送来这些,希望能助您护持自身,道途坦顺。” 闻言,玄明心中一动。 明白玄虚这是兑现昨日承诺。 “师弟心意,贫道收下了,劳烦师侄代我转达谢意。” “弟子一定把话带到,若无他事,弟子就先告辞了。” 再次稽首行礼,长春子带着道童离去,办事雷厉风行,毫不拖泥带水。 当真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藏经阁,玄明没立即查看盒中物。 袅袅茶香中,他品茶翻经。 如今身处经楼,自然参经为上,反正盒中物跑不了,早看晚看都一样。 ——— 门派延续,首在传承。 传承之本,当在经楼。 藏经阁二楼,藏有珍贵道经,很多是孤本,更有部分术法典籍。 为求真观重地。 至少要修行至百日关的道人方可进入, 玄明选择登楼,是因此地人少。 他可不想被涌入一楼的徒子徒孙们当猴儿看或被故意套近乎,扰了清净。 二楼安静,更易观经悟道。 不过,玄明没动二楼道经,不是不想,而是时机未熟。 万丈高楼平地起。 一楼藏经八百卷,他尚未看完悟透,不能好高骛远。 人头顶天,脚踏地,置身其中,就该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夯实基础。 如此,才能道稳、心安、根牢。 至于楼下经卷,自有守阁道士送上来,此子虽八卦话唠,但胜在靠谱。 更难得的是,活得真实。 在玄明入道前,就对他真心尊敬,嘘寒问暖,经常打些野味,帮他改善伙食,调养身体。 虽每次这家伙都吃得最多,但玄明承情,若将来能力足够,会给予其一份造化,算是还了这份人情。 观经、品读、思考、参悟…… 不知不觉间,便日暮西山。 玄明没像往常那般熬夜,饮完最后一盏茶,直接收卷起身。 道门修行讲究张弛。 张弛有度,才能事半功倍。 既入道,他便不能像过去那般将自己逼得太紧,要把握好度。 劳逸结合,快慢相济,日出读经,日落休憩,才是道。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