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第2章-《古代生活日常》


    第(2/3)页

    辛盛这才松开辛月的手,蹲下将背上沉重的书箱解下来。

    胡大娘不是住家的帮佣,每日晚食后归置完灶房便要归家。

    她家住在县城北门外的村里,离主人家步行要大半个时辰,若是天黑了,一个妇道人家就算长得粗壮些也忍不住会害怕。

    便连忙抓紧同辛月交代:“少爷的晚饭正在锅里闷着,夫人补身的汤羹在小炉上煨着,夫人晚些要用时劳烦小姐端取。”

    辛月连声应下,拿起张家婶娘给的那一包桃酥,从中取出两块递给胡大娘道:“胡大娘,拿回家给小满甜甜嘴儿吧。”

    小满是胡大娘的老来女,今年才五岁多,家中没人照看时会跟着胡大娘来辛家上工,陪着原身一块玩儿。

    胡大娘快四十才生下她,前头的儿女早都成家分家了,胡大娘怕他们日后不给幼妹出嫁妆,便才找了辛家这个差事,想着替小女儿攒点嫁妆银子。

    胡大娘接过桃酥,高兴的掏出随身的帕子将点心细细包好,这才急忙告辞归家,走出院外还细心的将门给关上。

    等脚步声走远了,辛月才指着那半人高的书箱,疑惑的询问辛盛道:“哥哥,这书箱是哪来的?”

    辛盛打开书箱的盖子指给妹妹看,“妹妹不用担心了,先生帮我寻了个好差事,明年书院要招新生,会新增数十余学子,要准备不少书籍,先生帮我领了十余套任务,这次冬假我将这些书籍抄完,便能顶了我明年的束脩银子。”

    辛月原本着实苦恼着,怎么挣钱帮辛盛把学费的窟窿补上,总不能真让辛盛失学。

    记忆里这位哥哥学业优异,经常得先生夸奖,且先生明年有意让他下场科举。

    这正是紧要的时候,在家闭门造车,哪有在书院有师者答疑解惑来得便利。

    只是辛月前世也只是按部就班的上学上班,一没什么挣钱的头脑,二也无什么好手艺。

    现在听闻这个消息,心里着实放松了好些,心中默默感叹一句原来古代也有勤工俭学啊。

    兄妹两一起把书箱和行囊都搬进辛盛的屋内,辛盛才问道:“怎么不见爹爹、娘亲?”

    “娘亲前些时日照顾我过于辛劳,有些动了胎气,苏大夫叮嘱要少动,是以这些时日多是卧床静养,爹爹昨日随县令大人去府城办事,路上遥远,估摸着要明日才能回家。”辛月一边帮着摆放书籍一边回道。

    宋氏怀这胎已经年岁不轻了,胎本就有些不太稳,加之小女儿染上风寒后又忙前忙后的照顾,始终不见好后又担心受怕,竟见了红。

    还是吃了几副安胎药才稳住胎,但被苏大夫勒令不可再辛劳,需多卧床静养。

    “娘亲可还好?”辛盛听闻便有些着急,又有些责怪的怨道:“上回走时,我便嘱咐爹娘,家中有事要给我送个信,怎么还是这般什么都瞒着我。”

    “吃了几日安胎药,又请了大夫看过,已无大碍了。”辛月倒是理解爹娘的心态。

    便是现代也有这样的父母,认为孩子学业为重,家中有事都不愿打扰孩子学习,有时还看新闻上,有孩子高考后才知道家中爷奶之类的长辈去世。

    更别提这古代,求学更是天大的事,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真不是假话。

    就说原身的爹,虽然只考了个秀才便不得寸进,但也是挤进了读书人的门槛,得了不少好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