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董二柱也是自小种地长大的,可从来没听过这等法子,雪水一泡,那种子不得冻死了? 江瀚自然不会说这是几百年之后的科学研究成果,只是说尽力一试而已。 见董二柱还是有些将信将疑,江瀚也不多废话,而是开始详细讲解起他的计划。 要大规模地利用雪水浸种,进行灌溉,首先得解决储存雪水的问题。 储存雪水需要制作冰窖,要挖掘一口深度在2-5米、直径在2-5米的圆形或方形坑室。 为了防止雪水流失,需要用石板铺在挖好的坑室里,上下左右务必铺满,储存的冰雪不能直接接触土壤,否则就会从土壤中渗漏出去。 挖上十几个冰窖,江瀚就不信,这水还能不够用? 这样,水资源的问题就基本解决了。 接下来是灌溉的环节,冰雪不能直接浇在已经发芽生长的小麦上,虽然小麦有一定的抗冻能力,但是突然的低温环境会导致小麦生长速度减缓,产量降低。 所以他们需要先将雪水化冻,升温到普通室温后才能直接灌溉。 因此,江瀚计划修几个化冻池,把冰雪从冰窖中取出后,放到化冻池里,借助外界温度逐渐融化升温。 考虑到这一点,江瀚开始思考,是否能将化冻池修在高处,再通过管道将化冻的雪水输送到田地里,采用滴灌的方式进行灌溉。 这样一来,不仅能够省去大量人工,还能有效节约水资源,避免浪费。 江瀚越想越觉得这个方案可行,但随后他仔细算了算,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这可是个大工程。 先不提挖冰窖、修建化冻池的问题,单单是那一整套滴灌系统的管道就足够让人头疼了。 但没办法,粮食问题必须解决,就是再大的工程,也得想办法去干,不然自己和手下这一千多人就要喝西北风去了。 一旁的董二柱听完江瀚的计划,忍不住皱了皱眉,发出疑问: “瀚二哥,这天寒地冻的,咱们去哪里挖石板把冰窖铺满?” “而且那个什么化冻池,咱哥几个谁会烧砖垒土;管子就更不用说了,就是用最简单的陶管也得有人烧陶才行。” “你看看这村子里,除了咱们,哪儿还有活人?” 江瀚沉思片刻,突然灵光一闪,兴奋道: “那就做水泥,用水泥来铺冰窖,管子也可以用水泥做,做成一节一节的,然后铺上去就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