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营地就在孝义县城附近,大约二十里。 但几千贼寇突然囤兵城外,可把县城里的县令老爷和一众士绅们吓得够呛。 他们生怕这支刚刚洗劫了各大王庄的贼兵,顺手把孝义城也给平了。 县令不敢怠慢,赶紧派了一个能言善辩的师爷,作为使者,来到了江瀚的大营之中。 这位师爷代表县令以及城内的士绅大户,想和江瀚“谈谈条件”。 话里话外的意思很明白: 只要江瀚不攻打孝义县城,那么一切都好说,钱粮军需方面,他们愿意资助一部分。 江瀚自然是乐见其成,天气这么热,鬼才愿意去攻城呢。 送上来的钱粮军需,不要白不要。 于是,双方一拍即合。 江瀚与师爷定下了密约: 孝义县方面,每月定期向江瀚提供一定数量的硝石、硫磺、铜铁等军需物资; 而江瀚则保证,他的部队绝不踏入孝义县城一步,并且会“约束”其他路过此地的乱匪,保证孝义县的平安。 之所以特意加上后面这条,就是因为城里的老爷们听说了,太原府附近的许多州县,都被巨寇王嘉胤给抢了一干二净。 这简直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 江瀚兵不血刃地得到了一个补给点,而孝义县的官绅们,则用钱粮军需买来了平安。 至于这钱粮是从哪里来的? 自然还是从城内外的普通百姓身上搜刮来的。 对此江瀚也是无能为力,他管不了那些,现在他要帮着各路义军们训练新兵了。 各路头领送来的青壮们陆陆续续抵达了大营,大概有七八百人。 而江瀚也收到了他们送来的战马,一共两百匹。 加上之前四处抢掠得来的马匹,江瀚的马队现在足足扩充到了八百多人。 由于李老歪仍在养病,所以这次练兵的任务,就落到了邵勇的头上。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