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没过多久,邵勇便一脸兴奋地闯进了大帐。 江瀚看着眼前风尘仆仆、却异常兴奋的邵勇,顺手递了一碗水给他: “辛苦了,邵勇。” “你怎么领了这么多人回来,该不会都是甘肃镇的饥民吧?” 邵勇接过水碗,一饮而尽,用袖子抹了把嘴,脸上洋溢着难以抑制的兴奋与激动: “大帅!您是不知道,这次咱们在甘肃镇,可是干出了好大一番事业!” “甘肃镇被咱们派出去的降兵一搅和,彻底乱成了一锅粥!” “不少镇守边墙的墩军听了您的名号,纷纷响应号召,揭竿而起。” 他顿了顿,随后抛出了一个重磅消息: “您还记得那个甘肃籍的掌令王五吗?” “这小子简直是个奇才,他们一行五骑,硬生生拉来了两千多边兵!” 听到这个数字,江瀚手里的水碗差点掉在地上: “多少?” 邵勇一脸得意,连忙回复道: “整整两千一百人!” 生怕江瀚不信,他掰着手指头,细细数来, “光是王五就带了两千多人,再加上派出去的其他降兵,以及主动投靠咱们的墩军,这次甘肃之行,咱们一共招来了足足三千多人!” 看着邵勇眉飞色舞的表情,江瀚目瞪口呆,属于是东边不亮西边亮了。 他在宁夏这边费尽心机,顶着漫天黄沙忙活了大半个月,才堪堪招到五百多墩军。 而邵勇和王五在甘肃,竟然不声不响地给他拉回来了三千多人! 这么算下来,现在自己的麾下,那就有将近七千人了。 可惊喜之余,江瀚突然想到一个严肃的问题,他能养得起这么多兵吗? 想到这,他不敢怠慢,立刻朝着帐外的亲兵吩咐道: “快!去把赵书办给我叫过来!” 赵胜现在在江瀚军中,已经不单是个简单的文书了。 他目前的角色,更像是一个精打细算的后勤大管家,有了赵胜的帮助,江瀚也能从琐事里抽身出来,专心于行军布阵。 赵胜火急火燎的赶到中军大帐,当他听说邵勇拉回来了三千多人后,他可谓是喜忧参半。 喜的是,大军的规模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就翻了一倍,实力暴涨。 但令他担忧的是,以目前军中的粮草物资,想要供养将近七千多精锐战兵,恐怕有些困难。 想到这,他将自己的算盘掏了出来,准备好好计算计算: “.首先,是军饷,咱们军中的饷银,自起兵以来,便一直坚持实额发放,从不克扣。” “按照标准,每名士兵每月一两五钱银子,一年十二个月,合计便是十八两银子。” 他一边说,一边拨动算盘珠子,清脆的“噼里啪啦”声在安静的帅帐中显得格外刺耳。 “那么,以七千名士兵计算,每人每年十八两,光是军饷这一项,一年的总支出,便是十二万六千两白银。” “这还只是基础的饷银。” “再加上每天消耗的粮草、肉食,一年下来,怎么也得要个十万两左右。” 听了这个数字,江瀚和邵勇对视一眼,无比沉重。 而赵胜却没有停顿,算盘珠子在他手中噼啪作响: “再然后是装备。” “咱们走的是精兵路线,一套标准的步卒装备,包括甲胄头盔、长枪弓矢等等,全部算下来,大概是二十两银子一套。” “像是邵把总麾下的选锋精锐,更是要披双甲,顶长盾,一套下来,没有三十两银子绝对拿不下来。” “这还只是步卒,更别提咱们的骑兵了。” “自从上次缴获了一千多匹战马,咱们现在军中大概有一千三百名骑兵。” “别的不说,单单算战马的嚼用,按照朝廷边军的规定,‘每马日给草一束,豆料三升’,折算下来,一匹战马一个月的饲料花费,至少就要二两银子。” “一千三百匹战马,光是吃,一年就要吃掉咱们三万多两白银!这还没算马匹的损耗、马具的更换、以及骑兵装备。” 赵胜熟练地拨弄着算盘,一边抬眼瞅着江瀚: “大帅仁义,逢年过节还爱给兄弟们发些赏钱,鼓舞士气。” “要是和上次陕州城一样,一发就是三十两,那七千人就是二十万两。” “再加上军中伤药、营帐、车辆、军械维护等等.” 听着赵胜报出的一连串数字,江瀚听得眼皮直跳: “停停停!” “直接说总数,我要维持一支五千五百步卒,外加一千五百骑兵的精锐大军,一年要花多少银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