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不少人只想保存实力,根本没有打硬仗的心思。 但张应金还是有些不服气,梗着脖子反驳道: “就算咱们这次真的上下一心,怎么能保证一定能胜过那姓王的?” “掌盘子这话,未免也太过乐观了。” “这厮,可是一员不折不扣的猛将!” 高迎祥摇了摇头,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你错了!” “说好听点,这叫猛将;说得难听点,这就叫莽夫!” “上次交手,我就看出来了,这厮自恃勇武,轻敌寡谋。” “他仗着自己有几分武艺傍身,便目空一切,打起仗来,全凭着一股血勇,毫无章法可言。” “这厮最喜欢的,就是带着他麾下那点亲兵,孤军深入,从而把自己的主力部队远远甩在身后。” “对付这种莽夫,咱们可以给他设个局,找地方把他给围了!” 听了高迎祥的话,张应金还是有些犹豫,下意识地就想反驳: “可是……” 高迎祥却猛地抬手,打断了他,厉声喝道: “没什么可是了!要是再犹犹豫豫,瞻前顾后,咱们所有人都跑不掉!” “混天王!你要是有什么更好的办法,那就当着所有兄弟的面说出来!” “不要张口就想反对!” “如果大家都觉得你的办法可行,我高迎祥自愿让贤!” “这个总掌盘你来当,你带我们冲出去!”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张应金也只能讪讪地退了回去,不敢再多说半个字。 而其他首领见无人再敢出头,也只能纷纷点头同意。 高迎祥见状,这才满意地点了点头。 他环视众人,沉声道: “我今天在这里,跟各位交个底。” “现在是生死存亡的关头。” “要么,所有人拧成一股绳,全力以赴,从官军的手下杀出去;要么,就趁早跪地请降,省得白费力气!” “既然大家都不愿降,那从今天起,所有营头,所有弟兄,都必须听我指挥。” “谁要是再敢畏缩不前,怯战避战,那就休怪我不念及往日的情分,第一个拿他脑袋祭旗!” “何去何从,你们自己选!” 他一番话,说得是杀气腾腾,掷地有声。 在场诸位首领也清楚,事已至此,再无退路。 他们对视一眼,最终下定了决心,齐齐对着高迎祥,抱拳喝道: “但凭掌盘子驱使!” …… 高迎祥的计划很简单,无非就是诱敌深入,设伏围杀。 虽然听起来老套了些,但对付王来聘这种莽夫,必有奇效。 高迎祥亲自在兴安府附近,反复勘察地形,最终选择了一个狭长的隘口,作为伏击地点。 这里两面环山,四周林木茂盛,当地人称之为“栗树坪”。 选定地点后,高迎祥便把军中的老营精锐都集中起来,悄无声息地藏进了两侧的密林之中。 随后,他又让马守应带着主力骑兵,藏在了不远处的山包后面。 只等这边号声一响,马守应便立刻带队,包抄官军的后路,封死隘口。 做完这一切,高迎祥将自己的胞弟,外号“中斗星”的高迎恩,叫到了跟前。 他命高迎恩,领着三千老弱病残组成先锋,前去诱敌。 随后,他又让张献忠带着一支装满了金银绸缎的辎重队,紧跟在高迎恩的队伍身后。 一切安排妥当后,高迎恩和张献忠便踏上了前往府城诱敌的道路。 正如高迎祥所预料的那样。 当王来聘的斥候,探查到贼兵来犯时,他大喜过望。 当即便带着麾下的蓟州兵,急匆匆地冲出了城,想要将这股不知死活的贼兵一举绞杀。 他本以为,贼兵在兴安府吃了个大亏,短时间内是不敢再来了。 没想到,军功还是送上门来了。 当王来聘领着麾下部队上前迎敌时,高迎恩麾下的那些老弱们,只是象征性地抵抗了两下,随后便跪地投降。 高迎恩和张献忠见状大惊失色,立刻带着各自的亲兵,朝着栗树坪的方向狼狈逃窜,根本顾不得前头的部队和辎重。 “给我追!” “务必把贼首留下!” 见此情景,王来聘二话不说,立刻催动胯下战马,带着麾下的骑兵们,冲到了队伍的最前头。 他根本来不及,也懒得去管那些跪地投降的小卒子和辎重。 王来聘的两只眼睛,此刻正死死地盯着前方不远处,那两个疯狂逃窜的身影。 他一心只想着把前头的贼首斩于马下,立下大功。 但王来聘虽然一马当先地冲了出去,可他麾下的步卒们,就有些跟不上了。 他们只能哼哧哼哧地,跟在主将的屁股后头,死命追赶。 而刚刚投降的贼兵们也很有心机,看准时机,推翻了几辆拉辎重的大车,将里面的金银绸缎撒了一地。 看见这堆琳琅满目的战利品,刚刚还在追赶主将的蓟州兵们,瞬间就走不动道了。 他们也不管前头的王来聘,当即停下了脚步,开始哄抢地上的金银绸缎。 不少官兵,为了争夺一匹绸缎,几锭银子,甚至当场就撕打了起来。 而这一切,王来聘都不清楚。 他早就带着骑兵一骑绝尘,追着贼首到了栗树坪外。 面前就是狭窄的隘口,和两旁幽深的密林。 王来聘的亲兵队长见状,连忙上前劝阻: “将军!不能再追了!” “此处地势险要,小心贼人有诈!” 可此时的王来聘,早就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他哪能眼睁睁地看着军功溜走? 于是他转头怒喝道: “一群残兵败将,能有什么埋伏?” “咱们一百多精骑,难道还怕他不成?” “再敢多言,扰乱军心,本将定斩不赦!” 说罢,他再不理会亲兵的劝告,一头扎进了高迎祥精心设置的包围圈里。 王来聘这个人,自幼家境贫寒,常受人奚落。 从军之前,他就是一介白身,没有任何官职,更无半点正式的军事经验。 直到考上了武状元,崇祯才力排众议,连升王来聘十四级,强行把他提到了副总兵的位置上。 朱由检的本意,是想在军中培植自己的嫡系。 可这,自然也引起了军中其他将领的不满。 明末时期,能打的将领可不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