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次他终于挺直了腰杆,有了十足的底气,能堂堂正正地挑选一个心仪女子,成家立业。 对于挑老婆这件事,杨林心里早就有谱了。 他跟着队伍走进空地,看都不看西边那些娇滴滴、没经过事的大姑娘,而是径直走向了东边。 他要找的是能生养、能干活的女人。 杨林的目光在一个个妇人身上扫过,仔细打量着她们的手掌、腰身、以及神情。 很快,他的目光被人群中一个妇人吸引住了。 那妇人大概二十四五左右,模样不算太标致,脸上带着一丝风霜疲惫,身边还紧紧牵着两个三四岁的孩子。 这样的条件算不得太好,但杨林一眼就看中了这妇人。 手上有茧子,说明勤快能干活;带着孩子,证明能生养;眼神里虽然有些怯生,但透着一股韧劲。 就是她了! 杨林大步走到那妇人面前,开门见山: “你叫啥哩?” 那妇人被这直白的问话弄得一愣,随即低下头,小声回道: “民……民妇王桂兰。” “哪里人?” “灌……灌县的。” “家里男人是咋没的?” 杨林继续问,这是关键。 提起此时,王桂兰眼圈一红,但强忍着没掉泪,声音也大了一些: “前些年官军放水淹贼,把……把我们村子淹了。” “我爹娘、婆家……都没跑出来。” “我男人拼死把我们娘仨推上岸边,自己却没力气,被水冲走了……” 她一边说着,一紧紧搂住脚下的两个孩子。 杨林点点头,灌县那事他听说过,心里有了底。 这女人命苦,但不是克夫的人,是遭了兵灾。 “我相中你了。” 杨林直截了当, “你愿意不愿意跟我走?” 王桂兰猛地抬头,难以置信地看着眼前这个高大健壮的军汉,又看了看他身后那些同样彪悍的同伴,连忙拼命点头: “愿意!自然愿意!” 杨林听罢点点头,接着确认道: “你能下地干活吧?” “以后我肯定还要跟着大王出去打江山,家里地里,全靠你一个人操持。” “忙不过来,最多咱以后请个女帮工.” 不等他说完,王桂兰赶紧保证道: “不用帮工,我能干!” “啥活我都能干!” 对面的杨林闻言点点头,脸上露出一丝笑容: “那就好。” “这两孩子,以后就跟我姓。” “等他们再长大点,身子骨结实了,也送去参军,跟着大帅上阵杀敌,挣前程!” 他顿了顿,接着补充道: “至于他们亲爹.就在家里给他立个牌位吧,逢年过节,让孩子给他上炷香。” 王桂兰听到这话,眼泪终于忍不住掉了下来,扑通一声就要跪下: “谢谢军爷!军爷仁厚!” 对于改姓的要求,王桂兰自然没有异议,吃的是哪家的粮食,就得跟哪家姓,这是最简单的道理。 能立个牌位,都算杨林心地善良了。 杨林一把扶起王桂兰,替她拍了拍身上的灰尘: “行了,以后就是一家人了。” “跟我走吧,咱去后边登记。” “登记完了,汉王还给咱分地呢!” “大王亏待不了咱,听说都是从蜀王府抄出来的上等水浇田,肥得很!” 王桂兰听得眼睛都亮了,不敢相信还有这等好事。 杨林带着她往登记点走,一边走一边规划着未来: “成了亲,大王给咱放三个月假。” “咱俩抓紧,再多生几个娃。” 他拍着怀里沉甸甸的赏银和军饷,底气十足。 “你家男人有钱,生多少都养得活!” 像杨林这样的军汉不在少数。 他们都是苦出来的,很清楚自己成家要什么。 所以这帮军汉,不约而同地都选择了那些看起来更能吃苦、更能持家、经历过生活磨难的妇人。 对他们而言,这才是真正能一起过日子的伴侣。 就在底下士卒们热火朝天地相亲成家时,江瀚也在赵胜的安排下,准备在蜀王府的后花园里,接见两位女子。 他的婚娶对象,是平武县王家和江油李家的嫡女。 李家的女子叫李曼文,剑州知州李兴怀就是他爹。 王家的叫做王翌颍,是龙安知府王承弼的女儿。 对于这种与手下臣子联姻的故事,古代帝王将相在创业初期都没少干。 远的有汉高祖,近的有明太祖。 对于联姻一事,江瀚也不反感。 其中固然有政治的考量,但另一方面,对江瀚个人而言,也确实是到了该解决个人问题、繁衍子嗣的时候了。 谈不上什么情情爱爱的,更像是一种水到渠成的、夹杂着责任与利益的双重选择。 四月初五,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蜀王府后花园经过简单打理,虽无过多奇花异草,却也显得清幽雅致。 在临湖的一处水榭中,江瀚换下了一身戎装,穿着一件青色的常服,坐在石凳上,等着赵胜将人引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