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初步敲定了商业往来的意向后,江瀚便邀请郑芝凤在王府内参加了一场晚宴。 晚宴上觥筹交错,气氛十分融洽。 酒过三巡,郑芝凤放下酒杯,看似随意地向江瀚提出了一个问题: “汉王殿下,在下久闻您麾下兵强马壮,锐不可当。” “听说汉王正向贵州方向用兵,不知道能否允许在下前往贵州,好生观摩一番?” “您也知道,我们几兄弟多是海上漂泊之人,此番也想见识见识您陆上虎贲之师的雄风。” 江瀚听罢,扭头看了他一眼,不置可否: “郑先生有兴趣去看,那倒是无妨。” “不过西南地区的仗,多半都是些攻城拔寨,搜山剿匪之类的战阵。” “明军人少,早就吓破了胆,现在基本都龟缩在几个主要城池里,应该不会出来野战。” “而且吧,这次我派去贵州的,大部分都是新整编的民兵,主要是让他们见见血,练练手,算不上什么精锐劲旅。” “场面未必好看,郑先生确定要去?” 听了江瀚这话,郑芝凤更感兴趣了。 毕竟他此行的目的之一,就是想看看江瀚手下的兵力如何。 他郑家舰队虽纵横四海,水上无敌,可一旦上了岸,手下水兵的战斗力就直线下滑。 说白了,没有了船坚炮利的优势,郑家这条海龙上了岸,基本和泥鳅没什么两样。 过去几次与明军或其他对手在陆地上交锋,他郑家的队伍都没讨到什么便宜,甚至还被一路撵上了船,不敢上岸。 所以郑芝凤听到江瀚所说的“练兵”时,才会如此迫切。 他很想见识见识,这个打得大明焦头烂额的汉王,其麾下的部队到底是如何作战、如何训练的。 “汉王过谦了。” “即便是练兵为主,能观摩您麾下演武,也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 “还请汉王不吝赐教。” 江瀚见他坚持,点了点头: “既然郑先生有兴趣,我也不好拦着。” 他随即招来一旁的亲兵,吩咐道: “去,通知曹二,让他挑选一队精干人马,护送郑先生前往贵州前线。” “记住,要派精兵,务必保证郑先生的安全。” “贵州那地方现在兵荒马乱的,别出了什么闪失。” “是!”亲兵领命,立刻转身而去。 郑芝凤见状,也高举起手中酒杯,朝江瀚连连道谢,看样子十分期待贵州的行程。 而远在播州宣慰司的平贵将军邵勇还不知道,有一位特殊的“观察员”,即将在他的战区出现。 此时的邵勇,正率主力部队囤兵于遵义县附近。 遵义地处贵州北部,北接重庆綦江,南临贵阳重镇,是由川入黔的咽喉要冲,素有“黔北门户”之称,地理位置极为重要。 此地山川环绕,易守难攻,同时又能通过綦江水路与后方四川联系,是进兵贵州最理想的前沿基地。 最近这段时间,邵勇一直在忙着规划大军后勤一事。 此前他已经得到成都方面传来的命令,要求他在綦江、桐梓、遵义一线建立一个稳固的兵站和粮仓,务必保障后方粮道的安全畅通。 为了完成这个任务,邵勇在这附近征调民夫,沿綦江、遵义一线大兴土木。 包括什么疏浚綦江及其支流航道,在途中关键节点如松坎、赶水等地修建大型渡口码头和临河仓库; 陆路方面,他则组织麾下士卒拓宽、夯平原有的驿道,尤其是险峻处的碥路,他更是下令一口气拓宽了三尺,以便车马辎重顺利通行。 随着后方的大管家赵胜调度,大量的粮秣、军械、被服正从成都平原经由这条水陆并进的通道,源源不断地运抵遵义大营。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