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云南初定-《大明:从边军开始覆明灭清》


    第(2/3)页

    “云南,必须要打,而且还要多犁几遍,彻底肃清所有不安分的势力!”

    “届时便可以效仿贵州,移民实边,彻底将其纳入版图。”

    为了确保能一举平定云南,江瀚下令再增兵两万,将之前从贵州回来修整的部队也一并派了出去。

    队伍由曹二率领,立刻从成都南下,向曲靖方向集结。

    与此同时,一封密信也送到了前线的李自成手中。

    信中,江瀚明确指示李自成,要他暂时停止进攻,摆出作壁上观的姿态。

    李自成心领神会,他一方面往嵩明州、宜良发文;

    另一方面则派出了大量探哨,严密监视昆明和楚雄方向。

    期间,沙定洲派出的使者多次求见,焦急地询问汉军的态度和成都的回复。

    他们希望能尽快得到官方承认,以便明正言顺的统治云南,号令各部土司兵马。

    然而,使者几次上门求见,都碰了个不大不小的软钉子。

    李自成只是一个劲儿的推脱,事关重大,不是他能轻易决断的,必须等王上旨意。

    眼下成都方面尚未回信,他不敢轻举妄动。

    这番说辞合情合理,让沙定洲的使者虽心急如焚,却也无可奈何。

    而与此同时,在江瀚的授意下,曲靖的临时知府何鸿则“私下”出面,多次宴请沙定洲使者。

    席间,何鸿多次向使者提出建议:

    “贵使可知,有句老话说得好,名不正则言不顺。”

    “如今沐天波尚在楚雄,以他黔国公的名义,仍然能号令部分土司和明军残部。”

    “只要他活着,对于贵部而言,便是如鲠在喉,总有人会借机生事。”

    “据我所知,成都的顾虑也正在于此,一山岂能容二虎?”

    “只要拿下了沐天波,镇守云南才能更加名正言顺。”

    那使者闻言恍然大悟,于是立刻派人向沙定洲回报此事,点明其中要害。

    其实也不用他来提醒,沙定洲自己也十分清楚,只要黔国公还活着就是一个威胁。

    他此时正派遣大军围攻楚雄,试图将沐天波及其残党一网打尽。

    而沐天波退守楚雄后,也确实以黔国公的名义,向各地土司发出了平叛的檄文,要求他们率兵赶往楚雄。

    然而,今时不同往日。

    大明如今在西南的军事存在已经微乎其微,其影响力更是低到了极点。

    黔国公的名头虽然响亮,但值此危机关头,也没多少人愿意为了一个年轻的国公,去硬撼风头正盛、手段狠辣的沙定洲。

    除了几家忠心耿耿的土司部落,响应檄文者寥寥无几。

    沐天波缺兵少将,面对沙定洲大军的猛攻,只能凭借楚雄坚城苦苦支撑。

    就在沙定洲以为自己胜券在握之际,一个意想不到的转机悄然出现。

    当初护送沐天波突出重围、退至楚雄的石屏土司龙在田提出,如今各路土司各怀鬼胎,阴奉阳违。

    仅凭这群乌合之众的力量,根本不可能击败兵锋正盛的沙定洲。

    想要挽回败局,必须借助外力。

    而眼下唯一有能力、也有意愿介入此事的,便是驻扎在曲靖的汉军。

    但沐天波身为大明黔国公,他打心底里是不愿向汉军低头的。

    这可是贼啊,他要是点头了,以后九泉之下怎么和列祖列宗交代。

    龙在田苦苦相劝,甚至还搬出了沐天波罹难的祖母、母亲、妻子、胞弟等亲眷相劝,最终才勉强说服了他。

    随后,龙在田便暗中派出使者出城,秘密前往曲靖,联络李自成。

    使者向李自成痛陈利害,并提出以“为沐氏复仇、平定叛乱、恢复秩序”为名,极力劝说汉军出兵介入。

    只要汉军愿意相助,并承诺事后保全沐家香火,沐天波愿意出面,号召明军及其他土司部落归降。

    这正是李自成等待已久的出兵时机和名分,他立刻将此事八百里加急回报成都。

    得到江瀚的首肯后,李自成迅速改变了部署。

    他打出了“兴义师,为沐氏复仇,平定沙逆之乱”的旗号,兵分三路出动。

    一路偏师两万,由刘宗敏率领南下,直奔沙定洲的老巢蒙自而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