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诱敌深入-《大明:从边军开始覆明灭清》


    第(1/3)页

    听了高迎祥的吩咐,刘哲和高迎恩二人不敢怠慢,立刻领命而去。

    他们找了几个不同的营房,将赵士诚带来的三名亲兵分别关押,彻底隔离开来,防止他们串供。

    两人亲自坐镇,还带了不少精通审讯的军中老人。

    虽然不方便用刑,但能用上的手段可一点也不少,审讯人员轮番上阵,问题一个接一个。

    从赵士诚被因何被责打、行刑现场的细节、一直到官军驻防的大致情况等,事无巨细,反复盘问。

    有时候在询问时,审讯人员还经常会突然发问,而且问题跳跃性极大。

    从“赵百户平日待你们如何”这类的家常闲谈,瞬间转到“冲突那日洪承畴带了多少亲兵”等关键问题。

    他们试图通过这些法子,来打乱几人的思绪,捕捉其言语间的矛盾之处。

    刘哲和高迎恩甚至还使诈,对几人谎称他们的同伴已经招供,说赵士城就是洪承畴派来的奸细,然后观察对方反应。

    可他俩却万万没想到,在这几人中,只有赵士诚才是唯一知晓全盘计划的关键所在。

    而这三名亲兵,可以说对计划是一无所知,他们只知道自家百户确实因为触怒了总督而被严惩,不得不逃亡避难。

    因此,面对各种盘问,他们所描述都都是自己的亲身经历以及真实感受,没有丝毫作假之处。

    几番审讯下来,三人的口供都相差无几,基本找不出什么错漏之处。

    等听完刘哲和高迎恩的回报后,高迎祥心中的疑虑总算是打消了大半。

    但出于谨慎,他还是派出了军中的探子,并乔装成流民、商贩等模样,秘密潜入南阳府打探消息。

    这些探子分成几路,有的混在茶棚酒肆与人闲聊;

    有的用直接用银钱开路,靠着收买底层小吏和基层军官,从他们口中套取南阳卫整顿、官军调动的情报;

    更有胆大心细的,甚至会靠近官军营地外围,观察旗帜番号、炊烟数量等,以此判断虚实。

    而他们的谨慎,恰恰正中了洪承畴的下怀。

    他精心策划的这场苦肉计,其高明之处就在于,不仅要骗过敌人,更要先骗过自己人。

    包括在南阳卫声势浩大的整肃风波,当众严惩赵士诚的戏码,统统都是演给自己人看的。

    只有让南阳卫的军民们都相信赵士诚是真的被逼反,才能通过他们的嘴,将情报传递给贼人的探子。

    不得不说,在明末这个时期,农民军和关外的后金,对于情报战场的重视和运用,一直都是可圈可点的。

    农民军利用其流动性强、与社会底层联系紧密的特点,往往能通过流民、商贩、乃至投诚的官兵,构建起广泛而有效的情报网络。

    而后金则更胜一筹,他们不仅会收买商人,而且还能开出高价吸引明军将领,再加上派遣密探等方式,以此获取了大量关键军政情报,在历次作战中占尽了先机。

    反观明军,自从没了夜不收之后,对外情报工作是一年不如一年。

    尤其是朝廷方面,除了少数会注重情报和保密外,其他人可谓是处处漏风。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