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培训-《大明:从边军开始覆明灭清》
第(2/3)页
“之前的考核,就是为了把具备探哨潜质人遴选出来,仅此而已。”
听了这话,众人才恍然大悟。
原来那看似古怪的考题,背后竟然还有如此深意。
只不过他们还是不太明白,为什么通过考核,才算是具备了当探子的潜质。
为了打消众人的疑惑,江瀚只好耐心地解释道:
“像夜不收这类的细作探哨,条件有多艰苦,处境有多危险,我就不用多说了。”
“不仅要勇武,更需机敏与耐心,缺一不可。”
“就拿刚刚观察营地一提来说,考验的正是记忆力、观察力以及推断能力。”
“而这些,就是一名合格探子最基础的素质。”
他详细剖析道:
“比如最简单的,只要辨认出营地旗号,便能知道统兵将领是谁。”
“甚至用兵习惯、所属派系,都可从中窥得一二。”
“观察草料多寡,就能大致推断出该部人马数量、甚至他们可能停留的时长。”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信息,汇集起来就是极具价值的情报。”
在明代军中“草料”是个复合词,草是草,料是料,两者的用途有所不同。
“草”的是牲畜粗饲料,如稻草、麦秸、苜蓿等,收割后晒干捆成“草束”,露天堆放或存入草料棚,是牲畜的日常主食。
而且草的用途还不止一种,军中引火、铺床、甚至用来构筑临时掩体都能用到。、
“料”特指给马、牛等牲畜补充营养的精饲料,料属于“细粮”,需单独存入粮仓或专用料房。
明代军制有明确标准,比如“一军约三千、配马八百匹,每日需草千束、料四十石”,
一个合格的探子,只需远远观察草料堆的大小、便能大致估算出敌营兵力多寡、骑兵比例,乃至其后勤补给情况。
至此,众人才总算明白了江瀚的良苦用心。
见此情形,江瀚便对一旁的黑子招了招手,并向众人介绍道:
“这位是方参将,也是探事局的主事。”
“从今日起,你们三十六人,便直接归他管辖、调遣。”
“所有培训事宜,均由他具体负责。”
而黑子也适时的站到了队列前方,抱拳道:
“以后就靠弟兄们帮衬了。”
“同甘共苦,同甘共苦。”
江瀚见任务完成,总算是松了口气:
“好了,今天天色也不早了,想必大家都累了,先回去休息吧。”
“给你们两天时间,回原营收拾好个人行囊。”
“记住了,此次调兵乃是军中机密,不得与任何人提及具体内容。”
“违令者定斩不赦!”
“两日后辰时,准时在此地集结,方参将会对你们进行一次全面的培训。”
众人闻言,齐齐抱拳应道:
“谨遵王命!”
随后才纷纷解散,各自返回原部队收拾行装。
两天时间眨眼便到,三十六人无一缺席,准时在营地里集结了起来。
在官方名册上,他们的军籍已经被核销,只有在探事局的机要处才有备份。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