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洛拖之行算是圆满成功了。解决了锻模热处理变形的燃眉之急,还顺手帮他们改进了几台关键设备的顽疾,赢得了对方的真心感激和尊重。 系统奖励的【大型模锻工艺与模具设计要点】知识也正在脑海中慢慢沉淀、融合。这趟差,出得值。 但成功的喜悦并没持续太久。他的思绪很快就跳到了更深的地方。 他回首遇到的问题——特种润滑油断供、大型模具热处理变形、进口设备的设计缺陷和操作维护不当…这些难题,难道只是一重厂或者洛拖独有的吗? 恐怕不是。 苏联专家撤走,带走的不仅仅是图纸和关键技术,更留下了一个巨大的、遍布全国重点工业项目的技术真空和供应链断裂的烂摊子。 类似龙门铣润滑、大型锻模热处理这样的问题,此刻肯定正在全国许许多多个“一重厂”、“洛拖”里上演着。 兄弟们厂都在黑暗中摸索,都在为同一个难题付出代价,重复着失败,浪费着宝贵的时间和资源。 单个厂的技术突破,固然可喜,但力量终究有限。 就像自己,能救一个洛拖的急,还能救得了全国那么多厂子的急吗?就算跑断腿,又能解决多少问题? 必须有一种方法,能把成功的经验固化下来,传播开去。 他的思绪飘回了在一重厂的日子。解决龙门铣润滑油危机后,他让技术科成立了润滑油攻关小组,开始系统研究;在洛拖,他建议刘科长把改进的工艺和结构改造方案形成标准操作规程和技术小结… 这些都是点上的努力。 能不能…再系统一点?再广泛一点? 一个念头逐渐在他脑海里清晰起来:编写一本手册。 不是那种高高在上、充满理论公式的学院派教材,而是一本真正来自生产一线、面向基层技术员和老师傅的实用手册。 就像他刚才在洛拖做的那样,把那些常见的、棘手的设备故障现象、原因分析、以及经过实践验证有效的“土”办法、“巧”思路,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配上简单的示意图,系统地整理出来。 名字就叫…《典型进口设备常见故障诊断与应急排除手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