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第 11 章-《在北宋写小说养家》


    第(2/3)页

    下了工的杨蔓娘。

    打发了前来等自己的老二杨士林先回家。

    杨蔓娘是个执行力很强的人。

    一旦决定了做一件事,从来都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克服一切的困难。

    独自一人来到了上午去买报纸的潘楼南街。

    她并没有急着去买笔墨纸砚,而是先去了附近的书店,翻看时下流行的各种话本儿小说,人物传记,看看这个年代的同行们,都写的什么,顺便了解一下市场上各类话本小说的文风和遣词造句。

    虽然,她这样只看不买的行为。

    会吃店主的白眼儿,不过没法子,她确实很穷没钱买,只能装看不见。

    基本上,之后的七八天的时间。

    她都每日下了工之后都不先回家。

    而是泡在潘楼南街的各大书店里一个多时辰,对比市面上的各类话本儿。

    都是天蒙蒙亮出来,到天黑透了才回家。

    几乎没有好好欣赏过汴京城的冬日暖阳。

    不过。

    这样虽然有些幸苦。

    但是,收获也是巨大的。

    这七八天的时间,她翻阅了将近二三十本市面上比较名气的小说。

    对这个时代的文学和话本小说,有了个基本的了解。

    因为印刷成本的降低,书店里的书种类非常的多,有专门的科举书籍,四书五经,还有旅行传记,词、诗、话本小说、戏曲剧本都有,而且,不少话本小说都是白话文的方式书写,更加贴近民间口语,不过语言上受到了晚唐风格的影响,用词比较浮艳,尤其是才子佳人的话本,其中的对话甚至有点儿接近戏剧的感觉。

    而里面最出名的小说话本有两本,一个是岳阳老生写的《梁生志异》。

    另外一本,是一个叫清月散人的作者写的《梅花定情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