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西军之争-《回到宋朝当暴君》
            
            
            
                
    第(1/3)页
    赵官家此话一出,现场的气氛凝重起来。
    赵宁环视一周,张叔夜出列说道:“陛下,臣倒是觉得,此事争议颇大,还需权宜处理。”
    许翰也出列说道:“陛下,臣赞同张相公所言,席贡一事,牵涉过大,其中有诸多争议之处,不便一刀切。”
    席贡和刘光世的问题,是大问题。
    他们不仅仅是军事方面的问题,其背后更牵扯到非常深的政治问题。
    就说席贡,原泾原路经略使席贡在靖康二年十二月十六日那一场惊天动地的长安会战中,临阵脱逃!
    导致左路大军一泻千里般的崩溃。
    这是不是死罪?
    这种罪名就该千刀万剐!
    可是,军事问题,往往都是政治问题。
    第三次宋金之战的西线,到底战死了多少人,现在都还是秘密。
    可即便是秘密,也在朝中争论不休。
    例如蔡懋就曾说过:张浚不知兵,匆忙之间应战,不仅造成了延安十万将士惨死,更是长安大败的罪魁祸首。
    连许翰这种的中间派也说过:张浚一心求成,若非东线救场,陕西必尽数沦陷。
    甚至连张叔夜也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若陕西能稳沉持重,不必死伤至此!
    这说明,关于第三次宋金之战中,陕西的局面,是有极大的争议的。
    这个争议不仅仅在基层、中层,甚至在高层也有极大争议。
    毕竟第三次宋金之战,西北禁军没有击败金军。
    回到问题的争议点上来,陕西大败,到底是张浚的决策出了问题,还是席贡的责任?
    要知道,当时陕西各路经略使都是反对张浚匆忙应战的决策的。
    在席贡溃逃之前,宋军已经快要支撑不住。
    并且,在席贡溃逃之后,其余各路都速速溃逃。
    若要处理席贡,岂不是其他各路也要处理?
    其牵涉层面之广,几乎涵盖了一大部分西军顶级统帅。
    西北禁军本身就是大宋派系最复杂的,之前宋金局面又极度紧张,宋夏关系才刚刚稳定。
    所以,一个国家,要处理军政方面的问题,任何时候都不是那么容易的。
    现在想保住席贡的人,也分两派:
    一派是真的认为第三次宋金之战,陕西大败是张浚的主责,席贡也有责任,但最不该死。
    这一派的代表人物以张叔夜等人为主。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