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5章 大宋金融之辩-《回到宋朝当暴君》


    第(1/3)页

    “所以有了银行做疏通。”王宗濋站出来说道,“借贷确实一直存在,堵不住,商业也需要借贷,但朝廷从未彻底堵死过。”

    刘故山治水一样的说辞基本上被王宗濋否了。

    王宗濋继续说道:“今日的讨论重点在于,是对民间放开借贷,还是从律法上禁止,民间借贷确实自古无法禁绝,但因此就不管不顾,自然是万万不能的。”

    “王太尉说的有理,下官依然还是觉得要放开。”刘故山继续说道,“假设一个五口之家,因为年成不好,在青黄不接之时,没有饭吃了,若是民间有合法的借贷,那这五口之家,是不是就能暂时找民间贷款,存活下去,等来年粮食丰收,再还欠款?”

    “刘郎中,你是来找茬的吧?”王宗濋轻蔑地问道。

    “王太尉何出此言。”

    “谁不知道现在有乡村银行?”王宗濋说道,“若是真有这样的五口之家遇到了麻烦,去找乡村银行,不就可以解决了?”

    “王太尉所言有理,但众所周知,并非所有地方都有乡村银行,就目前乡村银行的数量,也仅仅只是在四京、江东和成都一带有,其余地方,数量极少,下官没有说错吧?”

    “那就多扩充一些银行,而不是随意将此下放到民间。”王宗濋继续说道。

    显然,这不仅仅是政策的辩论,还有朝堂势力的争夺。

    王宗濋作为管大宋银行的,怎么可能把权力分出去呢?

    但另一部分人,却看到了银行巨大的利润,想让朝廷能放开。

    只要朝廷放开,官员就可以私下通过隐晦的方式,参与借贷产生的利润,分一杯羹。

    刘故山一时无话可说。

    这时,户部侍郎汪博彦出列说道:“王太尉所言极是,不过有一个问题,不可忽略。”

    “什么问题?”

    王宗濋一看汪博彦出来了,心头一紧。

    汪博彦是出了名的巧言善辩,口舌如簧。

    汪博彦说道:“我大宋仅仅县就有一千多个,更别说县下面的乡村保甲,那必然有上万不止,如若皆设置乡村银行,岂不是要凭空增加万名官员?”

    汪博彦一句话就直击要害。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