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1章 一个无助的老父亲-《回到宋朝当暴君》


    第(2/3)页

    他内心开始出现对过去理念的报复性否定。

    这是一种心理应激反应。

    从此以后,他在边疆用粗暴的方法,解决了许多事情,甚至立下军功,这些事情对他的心理产生了正向回馈。

    通俗来说,就是对他产生了正向激励,让他心理更加巩固了粗暴手段的作用,进一步否定年少时候的儒家正道。

    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的心理就恢复了正常,年少的心理创伤,是很难很难愈合的。

    事物本身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

    就像一个性格本身内向的人,从事销售多年,也会变得油嘴滑舌,深得女人喜爱。

    而一个曾经能说会道的人,若是从事艺术创作多年,也会慢慢变得沉静。

    “臣现在的一言一行!都是跟着陛下学的!陛下到底想要臣如何做,陛下才满意!”

    不等赵宁说话,赵谌继续说道:“臣十四岁去边疆,很快就金军正面作战了!臣当时最想念的就是陛下!可是一想到陛下已经抛弃了臣!臣万念俱灰!”

    赵谌无疑说到赵宁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他对赵谌有感情吗?

    当然有!

    并非一定要他经历了赵谌的出生,才会有感情。

    父子一场,已经这么多年了,要说没有感情,是不可能的。

    如果他对赵谌完全没有期待,他早就让蔡懋滚蛋了,也不会给那么多赵谌东征西讨的机会,还安排韩世忠在他身边。

    更不会召他回来后,苦心安排他去吏部。

    可是他发现自己好像确实有些地方做错了。

    就在赵谌刚说那句话的时候,他意识到,自己对赵谌的成长造成了无法愈合的伤害。

    正常人的心智要到二十五岁以后才真正开始成熟。

    甚至大多数男生,要过三十岁,才会更加从容、淡定地去认知这个多样性的复杂世界。

    而不会看到一个人有缺点,就骂那个人是废物。

    再回头看看赵谌,一个十四岁的少年,被放到边疆,在那样凶险的环境下,又遭遇人生重大的挫折,他的心理到底经历什么样的煎熬呢?

    痛苦和挫折大多数时候,并不会使人成长,反而会让人误入歧途。

    赵谌在刚去边疆的时候,一定还是渴望被父亲保护的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