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所以上级没有汴京方面的指示,是不能随意乱动的。 这一条,其实是初唐时期,李世民规定的。 李世民就是从隋朝灭亡的教训中得到的启示。 凡是民间百姓不堪重负,大多皆由官员引起,其中为了迎合上级官员而不择手段之事层出不穷,最后埋单的还是百姓。 从朝廷到地方各级官员都要做到规范自己的行为,不要胡乱使用官员权力。 所以赵宁才说,李世民是以道家治国,与民休息,是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地方官员的权力的。 不仅如此,李世民对京师官员的限制也极大,例如大唐的群相议政制。 为了让所有官僚满意,他自己也做到了克己复礼,不乱用君王的权力。 否则一代人怎就出现了贞观之治? 三、关于大宋律法的完善,设议法院,作为立法衙门。 议法院这个名字来源于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中“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这一句。 意思是议订法令制度,并在朝廷上修正。 这是当年王安石变法的理念。 其实历史上的大宋朝,是律法最完备的一个朝代,程序之复杂,在古代王朝里算是空前绝后的。 北宋的赵官家们一定程度上,也一直遵从着那些律法。 但是这里议法院的诞生显然不是王安石说议订法令在朝堂上休整这么简单。 而是从朝廷到路级、州府级、县级,都设立议法院。 这个议法院是独立于军政、行政、司法之外的衙门。 它的作用就是立法。 说到这里,李光站出来说道:“陛下,臣斗胆。” “且说无法。” “议法院立法,恐怕会引起朝堂上下的诸多反对。” 李光这样说倒是也有他的道理,以前的律法,都是由官员们一起商量,最后得出精华做编写。 现在专门设立一个独立于行政、军政、司法以外的衙门来立法。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