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2章 存天理灭人欲-《回到宋朝当暴君》


    第(1/3)页

    朱熹又说道:“盖因万物皆有气,中原之气与南海之气迥异,则草木之气不同。”

    这就是朱子的核心思想。

    其实道家提出了道的存在,也就是形而上。

    但却没有解决哪些是道的问题,即形而下的问题。

    形而下就是具体的器、法、术。

    就跟中世纪的西方一样,他们认为世界上存在一个永恒的真理,就是上帝。

    但是呢?

    完了?

    完了!

    这就坑爹了!

    既然你提出了真理,却不讲清楚,那被教皇授封的国王血统高贵,是不是真理?

    贱民天生低贱是不是真理?

    真理一旦不具象,而政治就乘虚而入了。

    直到文艺复兴之后,西方解决了另一个问题:哪些是真理,即实验因果关系。

    所以爱因斯坦才说:希腊哲学家发明的形式逻辑体系(在欧几里德几何学中),和(在文艺复兴时期)发现通过系统的实验可能找出因果关系,是现代科学得以发展的两大基础。

    例如万有引力被证明客观存在。

    万有引力就是将真理具象化,并开始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你可以认为万有引力是法则,是道的表现之一。

    而道家提出了道的存在,却没能发现像万有引力这样的法则。

    也就是后世所说的科学。

    经过了千年的沉淀,儒家不断融入道家,到朱熹这里,这位神童也感应到了道的存在。

    即天地之间有一样东西,它可以衍生出万物,这东西就是道。

    朱熹的名言“月映万川,理一分殊”就是在阐述他对道的理解。

    这句话是一种比喻,明月照山川万里,明月为道,山川万里都有了道,也就是道生万物。

    然后朱熹认为形而下的器是气,认为万物除了有本身的道,还有自身的气。

    朱熹的道就是天理。

    气是天理的具象表现。

    这才有了朱熹回答赵淳中土之气与南海之气迥然不同的话。

    其实赵宁也没有真正开始全面解决形而下的问题,他提出了形而上的道来治国。

    但大宋依旧没有达成共识:哪些是形而下的,哪些是道的具象表现?

    格物院的陈规发现了重力,它是道的具象表现之一。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