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记得要写感想-《我的姑父叫朱棣》
            
            
            
                
    第(1/3)页
    第25章  记得要写感想
    “蹇尚书,夏尚书,还有诸位同僚,你们觉得呢?”
    这几位重臣都跟吃了苍蝇屎似的,没有这么欺负人的,站在食物链顶端的几个人,第一次旬会,不处理公务,反而去看砍脑袋。
    这也太荒唐了。
    无论如何,也不能答应,不然体面斯文何在?
    蹇义看了看几个同僚,仰天长叹。
    “茹瑺一案,乃是纲纪松弛,文恬武嬉所致。我等辅佐陛下,肃清建文弊政,应该引以为戒。徐通政领着咱们去瞧瞧贪官污吏的下场,警醒人心,属实是用心良苦。就跟着他去吧。”
    说完,蹇义站起身,笑道:“徐通政,你还有什么吩咐没有?”
    徐景昌眨巴了一下眼睛,笑道:“没别的,咱们还是换身常服,别惊动了老百姓。”
    蹇义点头答应。
    剩下几位尚书还在迟疑,夏原吉笑眯眯的,“别苦着脸了,同去,同去。”
    这俩人能得到朱棣赏识,执掌人事钱粮,属实有点过人之处。
    所有人当中,最激动的还要数吴山,大人对自己真是太好了。
    看以后谁还敢瞧不起通政司的人!
    这事干的,简直比连升三级还痛快。
    舒坦了!
    朝廷重臣,一起出动,前往刑场,虽说穿着常服,但也不可能一点动静没有。
    尤其是朱棣,他接受姚广孝的建议,让徐景昌领班旬会,说实话,朱棣也拿不准。毕竟这小子太年轻了。
    国家大事不是开玩笑的,尤其是现在这么个新旧交替的当口。
    因此朱棣安排了解缙,来旁听旬会。
    可他刚刚赶到,徐景昌就带着人走了,问清楚去向之后,解缙也目瞪口呆,只得匆匆回宫。
    “回陛下的话,徐通政邀请六部九卿,前往法场,观摩行刑。”
    “什么?看杀头去了?他要干什么?”朱棣追问。
    解缙道:“臣问过,据说徐通政讲了,要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朱棣怔了怔,看了看旁边的姚广孝,却发现老和尚已经眉开眼笑,乐不可支。
    “妙,真是妙!纵观朝堂,能干出这种事情的,也就是徐通政了。陛下,你还迟疑吗?”
    朱棣想了想,也用力点头,“好!的确是好!建文败坏国典,法纪松弛。俺就要从整理百官开始,恢复洪武盛世。”
    朱棣嘴上这么说,可心里还有一番道理,那就是靖难夺权,有太多文臣看不起他,永乐年号的事情,就是一根刺儿。
    朱棣也想过提拔一些自己人,但光是施恩还不够,还要立威。
    而徐景昌这一手,就是最好的立威。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