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三章 郑和的窘境-《大明国士》


    第(2/3)页

    “起锚,出发!”

    陈堪脚下的宝船开始移动。

    顺着提前挖出来的航道缓缓开进了大江之中。

    紧随其后的是另外两艘宝船。

    “转舵,升蟠~”

    随着水手的大喝,宝船驶出航道,转了个弯,正式进入长江航道。

    陈堪屹立在船头之上一动不动,身后巨大的桅杆缓缓立起,以火布做成的风帆,在数名力士的操控之下,随着绞盘的转动缓缓升起。

    船队绵延数里,足足用了一整天时间,才完全进入长江航道。

    “嘟~”

    长长的海螺声奏响,这意味着先头部队已经临近出海口。

    在大海上想要控制一整只船队,可不是简简单单的靠着旗语就行。

    海螺,号角,乃至于战鼓,都是控制船队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好在陈堪不需要懂这些过于复杂的东西,船上自然会有传讯的水手控制好船队的航向。

    当陈堪的宝船到达出海口之时,时间已经来到了傍晚时分。

    副帅宋青走进陈堪的房间之中,单膝跪地拱手问道:“报,大帅,船队已行至江宁,是否需要停靠在江宁码头休整一夜?”

    江宁,便是后世的上海,也是长江唯一的出海口。

    “不必,继续行船!”

    陈堪想也没想便拒绝了休整的提议。

    此时船队才刚刚行驶起来,若是停靠在江宁码头休整,明日启程之时又要浪费一天的时间。

    更何况这是大海,大海之上哪里有白天黑夜的分别。

    只要不远离大陆架,按照原本定好的航线航行,基本上不会出什么问题。

    宋青领命而去,陈堪随意的吃了一点干粮,便倒在床上陷入了梦乡。

    自北京来到南京,陈堪只用了十天时间,十天时间狂奔两千里的距离,即便陈堪是铁打的,也已经到了极限。

    更不要说到达南京之后,陈堪根本来不及做出任何休整,就又被朱棣催着出征。

    现在船队上了大海,只需按照固定航线前进,他也终于有了时间来休息。

    船队行驶在静谧的大海之上,海浪的声音是最好的安神曲。

    陈堪陷入梦乡之时,船上超过半数的将士们也钻进船舱开始睡觉休整。

    唯有操控船只的将士还在工作。

    ......

    ......

    印度洋某座荒无人烟的小岛之上,郑和坐在一间简陋的临时指挥室里。

    海盗的周围,是数百艘已经稍显破旧的战船。

    这座无名荒岛,距离马六甲海峡仅有不到五百海里,是郑和麾下两万人暂时的落脚之地。

    荒岛不大,但岛中央有个湖泊,湖泊里是淡水。

    正是因为那个湖泊的存在,郑和才会暂时固守这座荒岛。

    出海三年,郑和也从一个面白无须的大太监,变成了一个皮肤黝黑的糙汉子。

    身上穿着的一身华贵的蟒袍,此时也变成了硬邦邦的布毡子。

    郑和赶走了所有侍奉的人,独自坐在藤条编织出来的藤椅之上。

    手中拿着的,是厚厚的一沓以羊皮制成,已经有些泛白的航海图。

    这些海图便是郑和这三年来最大的收获。

    这一次郑和的足迹延伸到了非洲好望角,这一路上的风土人情,还有经过的那些国度的具体情况,郑和都做了详细的记录。

    甚至他还从非洲大陆上带回来了一对传说中的麒麟,也就是长颈鹿。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