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夜莺颂》完结(求月票-《重生英国当文豪》


    第(2/3)页

    “谢谢,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沃尔谦虚的说道。

    事实如沃尔的同事所说的那样。当初沃尔看到凯文写的《当你老了》被贝拉拿来制作成音乐,然后这首歌曲又火起来的时候。沃尔这个敏锐的眼睛已经看到了市场了。所以,他才会立马给凯文打电话,然后请他写一首诗歌在《时代周刊》里发表。

    而另沃尔没有想到的是。凯文这一写就是直接来个新颖的诗歌连载。虽然当初他也担心过这样会不会让读者有审美疲劳感。但是看到后面的销量一直很好。他的这个担忧就可以彻底的消失了。

    大卫.李在爱丁堡呆了两天才回去,在《时代周刊》这一期出来的时候,他是最积极的去看凯文的这首《夜莺颂》的。当他翻开报刊的时候,便快速的找到凯文的专栏板块。然后认真的看了起来。

    孤寂!这个词儿好似一声钟响,

    使我又回到我独自站立的地方。

    别了!幻想这个妖精虽能把人欺骗,

    但并不像盛传的那样灵验。

    别了!别了!你如泣如诉的歌声逐渐飞逝。

    越过附近的草地,越过平静的小溪,越过山坡;

    这个时候它又隐没在另一个山沟。

    这是幻觉,还是梦?

    歌声远了——我是在睡,还是醒?

    大卫.李不禁忍不住细细地读了起来。读完之后,他两眼一闭,把自己完全的融入到凯文的诗歌世界里面。

    三分钟后大卫.李才把双眼睁开,然后立马拿笔给了这首诗歌做点评:

    大卫.李在文中写到:

    当诗人从想象和沉思中猛醒时,他又毫不留情地将这些想象完全否定,“幻想,这骗人的妖童”,他发出了尖锐的质疑。

    当夜莺的歌唱飘过草坪、山坡和溪水的时候,诗人无法把握此前的想象和憧憬到底是幻觉还是梦寐:“我是睡?是醒?”这实际提示了全诗一直贯穿的情感线索,也就是人所处的现实和想象相互纠结缠绕的生活状态。

    只能说凯文是一个对生活有深刻理解的诗人,这是非常难得了。他把现实生活中的体会注入到他那天马行空的想象里面,然后又把两者融合在了一起,组成了这首《夜莺颂》。好样的,凯文---现时代最好的诗人之一。

    大卫.李写完之后,又立马把这点评发在了自己的推特里。这已经是他第二次为凯文的诗歌写点评了。所以推特一发出,让那些看到的同行更加的惊叹和羡慕了。

    “不会吧?大卫.李又为凯文写诗歌点评了?这是啥情况?难道他们是亲戚?”

    “非常难得,短短的两个月内,大卫.李为凯文写了两个点评。先是《当你老了》,现在是《夜莺颂》。”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