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利益之策-《碧血大明》
第(2/3)页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执笔的乃是王承恩。想不到这位看上去瘦弱不禁风的老太监竟然写得一手好字。嘿嘿,被我最后那名诗吓倒了吧。这可是我们伟大的**的经典诗句。张杨心里暗想。
的确,王承恩听到张杨临时加上去的诗句给惊了一跳。他服侍崇祯数十年,从未听过崇祯能作出如此有感情,如此沧桑慷慨的诗句来。嗯,想必是经过失国之痛所悟。王承恩如此想道。却不知张杨作了无耻的文抄公。
圣旨的乃是极为好的宣纸,一会儿功夫墨迹便已干,张杨从怀中拿出玉玺,在末端后面压了个大红章。
这玉玺便是当初在王承恩从宫中**来,虽然在万岁山匆忙中掉了下来,但是却给青竹帮众捡了回来。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这便是数百年后,众专家争执不休的传国玉玺。张杨嘿嘿一笑:有了这玉玺,更加证明自己的正统,更加有力的把从士子聚合在自己的身边。
此时,王承恩已经抄完第二张圣旨,张杨便又在结尾处盖印。
王承恩又在抄第三张,便抄便问道:“主公,真要写数十张圣旨么?”
“那当然。这圣旨要大大的放出去,不但给大明的所有总兵,而且还要给天下士子。嗯,李自成、张献忠等人也要送去。我要让他们知道,我就是把天捅破也要把大明夺回来,更要把大明的荣光散到阳光照耀到的每一寸地方。”张杨侃侃而谈。
王承恩看着张杨那坚毅的面色,心中一颤:这神情便如当年立志消灭魏忠贤时一般无二。不由手一抖,笔尖一粗,这张圣旨算是毁了。
张杨道:“老王,不用急。这圣旨慢慢写,待到明日我们再散出去。你在此抄写,我与阿九聊会话。”
王承恩道:“紧遵主公意旨。”心下却是道,午饭前我便能写完。
阿九正在屋里打坐,待见得崇祯走进来,便立即察觉,起身行礼道:“父亲。”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