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李师爷哈哈一笑道:“三位老板,令尹大人早就知道三位的来意。令尹大人对三位的忠心热忱十分的感动,大人请大家此次不要妄加猜测,尽管放心去大赚特赚。本师爷还有其他事要做,就不便久陪了。告辞!”说完便又提脚向县衙门口走去。 怎么自己还没说,令尹大人就知道我是为何而来?许掌柜楞了。就是这么一楞,县衙大门已经嘭的一声关上。 三人面面相觑,然后拱手各自离去。 县衙之内,李师爷来到书房之外道:“禀告大人,已经将门外的数位掌柜遣散。 ” 书房传来一把充满磁性地声音“嗯,俊才进来说话。” 李俊才师爷跨步而进书房,只见一名年约三十五的中年男子正坐书台前批阅公文,正是接任崔慕白之位的南京令尹王福。王福乃是崇祯一十四年进士,曾任凤阳县县令,扬州府令尹,其人深明为官稳之一道,虽然为人精明,但是在任期间政绩一般。正是由于王福的为官沉稳,崇祯才破格提升其为南京令尹。 南京城中,除了皇上之外还有大大小小的官员,要细心以对。若是不懂稳字一道,势必对南京暂时平稳地局势不利。 王福上任三月之久,并没有做出什么出格之事,沿用旧制,倒是将南京城打理得有板有眼,果然是深得一个稳字。崇祯与崔慕白对其也颇为放心。 王福将手中的奏折递与李俊才道:“唉,皇上与崔尚书倒真看得起我,竟然将这样地差事也分派给我。” 李俊才与王福同年,只是不幸落榜,但其聪明才智甚为出众,一直以来跟在王福身边 福出谋划策。李俊才接过奏折一看,是皇上派的面写道:“废止海禁在即,朕曾明言,再次通海贸。商人言利而不惧风险。中秋一过,商人必蜂涌而至,王卿须小心护商人周全。于八月十八,派谏于商人,齐聚万福楼。另,开海贸须设市舶司,替朕物色人选。钦此。” 这折子似圣旨而非,又比一般折子随意,王福身为局中人,当然一时搞不明皇上之意。 李俊才拱手笑道:“恭喜贺喜大人。” “喜从何来?”王福有些摸不着头脑。 李俊才分析道:“开海禁之事,相信大人知道,这是打破祖制之事。皇上人雄才大略,明白开海禁有着巨大地利益。一是巨额的税收,一旦开海禁事成,市舶司设立,那税收可是如水般涌进国库。想必大人在扬州之时也有听闻,福建地郑芝龙可是偷偷走私海上贸易,一船普通之极地瓷器和茶叶出去,回来的可是数百万两白花花的银子。所以,也不难解析为何有如此多的富商从各地前来。” 王福追问道:“那其二呢?” “其二,便是得到各大家族的支持。”李俊才胸有成竹的道,“大人要想一想,这些商人大多数是数世累积而成,其根在当地盘落错节,形成大族,在当地有着绝对的威望。皇上一开海禁,这些大家族得到数不尽地好处,其心必定向着皇上。这样一来,对皇上施政颁令有着无比的方便。” 王福有点明白了“你是说,只要本官能将这些商人与皇上好好的绑在一起。自然而然地就能升官。”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