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别人买单-《帝国争霸》
            
            
            
                
    第(3/3)页
    按照帝国军队做的统计,在14年的波伊战争当中,帝国军队使用了1000万吨弹药。
    只是各类子弹就用掉4500亿发!
    这仍然比不上帝国军火厂的生产速度。
    到波伊战争结束的时候,还有差不多600万吨弹药没有用掉,其中航空炸弹就多达450万吨。
    此后10多年一直在生产与囤积,到现在,帝国储备的弹药已经接近1000万吨,其中航空炸弹有700万吨。
    关键,这还是大规模削减炸弹产量的结果!
    更加要命的是,在高技术的现代化战争中,弹药的消耗量不但没提高,反到降低了好几个数量级!
    按照往年联合军事演习,以及相关推演得出的结论,在以精确制导弹药为主要打击手段的现代化战争当中,对航空炸弹这类大型弹药的需求量至少会降低两个数量级,甚至需要刻意的缩小打击规模。
    在几年前,空军就率先提出“小当量弹药”的概念。
    原因也很简单,必须降低火力打击产生的连带伤害。
    由此导致的结果是,就算是帝国空军与海军航空兵,已经明确不会专门采购新式的制导炸弹,会把重点放在制导组件上,也就是通过为库存炸弹安装制导组件的方式获得精确制导弹药,所以除非爆发大规模的地区战争或者是全球大战,不然无论如何都无法在保质期之内用光库存弹药。
    按在去年做的统计,哪怕把演习与训练的消耗翻倍,并且加大出口的力度,也至少需要用30年才能耗光库存。
    国防部早已经拟定一份计划,打算投入10亿金元,委托国内的几家军火企业开发一种能够延长弹药存放时间,并且在不降低可靠性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对人员依赖度的先进储存技术。
    哪怕采购这些设备肯定也要花钱,也比直接把弹药报废处理划算得多。
    其实,在过去的10多年里,特别是最近几年,帝国每年都要处理掉一批已经过了保质期的弹药。只是在去年,就集中销毁了大约10万吨在上次大战后期生产,抽检没有达标的航空炸弹。
    有了这场战争,就没有理由不加大弹药的消耗力度。
    何况,狭夷皇国与奥国已经在分摊战争开支问题上做出妥协,即答应提供更多战争费用来抵消出兵的问题。
    此外,还有几个盟国也有类似的打算。
    既然用别人的钱来打仗,还有什么好可惜的呢?
    只是,丁镇南却不这么认为。
    使用常规弹药,除了加大作战部队的负担,也就是需要出动更多架次的作战飞机才能达到同样的打击效果,还会大幅度提高作战飞机的战损率,也就很可能,或者说肯定会损失更多的作战飞机。
    显然,作战飞机的价值肯定远在弹药之上。
    哪怕把损失的作战飞机也会算入战争开支当中,由不愿意出兵的盟国买单,那也要考虑飞行员的安危。
    显然,盟国肯定不会为伤亡的飞行员买单。
    就算有人买单,那也不能让飞行员去做牺牲吧。
    一名优秀的飞行员,价值相当于同时代最先进的战斗机,而且培养飞行员需要耗费大量时间。
    可惜的是,决策权不在丁镇南的手上。
    这事,连施授良都做不了主。
    按国防部与总参谋部下达的命令,不管丁镇南是否愿意,都得把送到沙乌地的弹药全都用掉!
    当然,丁镇南不是什么都管不了。
    他能做的,其实就是把难度最大,损失率最大,最为艰巨的任务,交给“攻-12”这类先进战机,并主要使用激光制导炸弹。
    当然,还可以选择海军与空军的巡航导弹。
    实在不行,还有陆军的巡航导弹兜底。
    不过,在开战的第一天,准确说是在6日夜间,白天的消息已经被炒凉了之后,全世界的目光转向了达曼与朱拜勒。
    当天晚上,帝国陆军的第一支装甲部队达到沙乌地!
    ,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