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野心勃勃-《帝国争霸》
            
            
            
                
    第(2/3)页
    当然,帝国海军也在别的方面想办法。
    做为次优选择,提高防空导弹的性能,也能提高防空系统的作战效率。
    比如,采用kk-12a的主动导引头来改进dk-8,从而使舰载远程防空导弹具备末端自导能力,不再需要战舰用照射雷达提供引导,从而提高末端的拦截效率,以及不再受火控通道限制。
    此外,帝国海军还在信息领域下功夫。
    简单的说,就是把防空巡洋舰与舰载预警机整合到一起,通过高速数据链让预警机引导防空导弹拦截来袭目标。如果能提高预警机的雷达性能,比如让预警机的雷达照射目标,甚至能够绕过防空巡洋舰,由预警机控制战舰发射的防空导弹进行作战,特别是对付超低空飞行的反舰导弹。
    还有,就是想办法提高导弹的有效射程。
    最新的dk-8d已经达到200千米,而在设计中的dk-8e,因为采用了高抛弹道,理论上能够拦截400千米外的目标,至于才开始研制的dk-8f,海军明确要求具备拦截弹道导弹的能力。
    可问题是,这些努力没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在一支航母战斗群里面,只有2艘防空巡洋舰,很难照顾到所有方向,防空网必然存在漏洞。
    正是如此,在高风险海域活动的时候,帝国海军通常让2艘,甚至3艘航母组成一支航母战斗群,从而用3到6艘防空巡洋舰掩护整个航母战斗群,用更多的防空战舰应付更大的威胁。
    不过,这种战术也存在问题。
    最突出的,就是不能无限制扩大航母战斗群的规模。
    三航母战斗群已经是极限了。
    道理也很简单,航母在执行作战任务期间,必须保持一个安全的间隔距离,而帝国海军规定至少都是20千米,护航战舰与航母也要保持10千米以上的距离,以免对正在起降的舰载机产生影响。哪怕3艘航母按照品字型排列,而且防空战舰分布在四周,掩护区域的半径都超过了40千米。
    再远,就在视距之外了。
    也就是说,如果再增加一艘航母,哪怕是增加防空巡洋舰的数量,掩护航母的力度也不会有明显增强。
    显然,这也失去了扩大战斗群规模的意义。
    当然,指挥上也存在很大的问题。
    总而言之,在找遍办法之后,帝国海军最终还是回到正道上,或者说是直面防空战舰不足的问题。
    让战斗群里的护航战舰全都具备区域防空作战能力!
    首先被选中的,也就是吨位仅次于巡洋舰的驱逐舰。
    在“青州”级之前,帝国海军就打过驱逐舰的主意,还设计与建造了3个级别的导弹驱逐舰。只是这些导弹驱逐舰都不是很成功,其中2级有试验性质,在各建造2艘之后就草草收场,另外1级建造了6艘,不过因为满载排水量高达15000吨,在服役之后归入了巡洋舰行列。
    往简单说,就是防空导弹系统太复杂,很难装在吨位较小的驱逐舰上。
    在帝国海军中,数量最多的,仍然是所谓的“通用驱逐舰”,具备中程点防空能力的反潜驱逐舰。
    数十年来,驱逐舰的首要任务是反潜。
    所幸的是,在“金钟罩”系统诞生后,为不到10000吨的驱逐舰配备区域防空系统,不再是什么难事。
    不要忘了,“青州”级的满载排水量不到12000吨。
    也就是说,适当的降低要求,比如减少火控通道的数量,少装三分之一的导弹,再适当的省去其他的作战指标,就能够把搭载“金钟罩”系统的战舰控制在10000吨以内,也就可以归在驱逐舰的行列里。
    当然,关键是大幅度降低了建造成本。
    在“青州”级的建造进入快车道,也就是在大约8年前,帝国海军就启动了新一代通用驱逐舰的招标工作。
    仍然使用“通用驱逐舰”的名头,其实是为了更加方便的在论议两院获得拨款。
    受此限制,新式通用驱逐舰的满载排水量被限制在8000吨。
    这个指标,直接限制了新式通用驱逐舰的性能。
    帝国海军明确要求,新式通用驱逐舰必须得搭载“金钟罩”系统,区域防空作战能力得达到“青州”级的70%。这就意味着,至少要配备3部照射雷达,且垂直发射系统的载弹量不低于90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