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然后针对勋贵集体,让他们自愿献出田地,分予百姓;不愿献出者,杀。” “世袭爵位者,后世子嗣若不贤、或无能,则废掉世袭之爵位!” 这一番话,让刘邦也彻底惊住了。 他没想到,韩信手腕这么狠。 这都赶上自己那个还没出生的皇太孙建文皇帝了。 这和逼着大量的勋贵造反有什么区别? 这三刀下来,刀刀致命啊。 削减异姓王封国中的军队数量、权力,那些异姓王怎会愿意,况且他们本来这段时间就蠢蠢欲动,招兵买马,一个个都不是很安分。 一旦下达此令,必有人反叛。 让勋贵集体献出田地分予百姓,这话说的轻巧,他们一个个都是跟随自己打天下的,认为自身劳苦功高,获得大量田地也是应得的,他们哪里会发善心为朝廷、为百姓考虑,把土地分出去? 世袭爵位,后世子嗣不贤或者无能,则废除。 这个更狠了。 源自于周朝时期分封的各贵族,本就世袭了一代又一代,而他当初也许诺让这些有爵位者世袭,现在若是反悔,这些人岂能愿意? 怪不得张良、萧何他们劝阻韩信,刚开始他们的想法确实是想让韩信得罪功勋集体,减少其威胁,可韩信这也太狠了。 根本不讲任何人情啊。 “此事牵扯太大了,容朕思量。”刘邦沉吟良久道。 闻言,韩信拱了拱手,准备离开,不过离开前,他想了想言道:“陛下既封我为一字并肩王,还请让臣拥有相应的决策权力。” 韩信就这么走了。 临华殿剩下的人中,皆是知晓陆煊存在的人,刘邦唤人掩盖宫门,让侍卫镇守,不允任何人进入,这才道:“你们皆知晓陆煊的存在,也知晓陆煊为何提议让韩信受封一字并肩王。” “事情的发展,也和陆煊所想一致。” “为何劝阻?” 刘邦确实觉得韩信这三条建议下手狠厉,丝毫不顾及人情,可他却并没有否定。 春秋时期,范蠡在离开越国时,给大夫文种写信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此言他觉得甚是有理。 开国功臣们在打天下的时候,很有用。 但天下已经打下来了,用处就不是那么大了。 他愿意给予这些人爵位、荣华、富贵,可身为帝王他又必须无情些,削减他们爵位力量,可使得王朝不稳定因素消失,削减他们的荣华富贵,可以让更多百姓黔首有田地耕种。 为天子,心中想的合该是九州万方,黎民百姓。 若非这些事情一旦做出,会发生不可预测的后果,他刘邦早就那么做了,真以为他刘邦是什么善辈? “陛下。”这时,张良出列,恭声道:“韩信所言,确实有理。” “并且,目前韩信受封一字并肩王,若让他实行这些事情,也确实可以消除诸侯国的不稳定,让权贵们的财富散落天下各方,给予百姓黔首。”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