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信或不信,战或不战,李隆基内心深处正进行着一场无比艰难的拉锯战。 遥想当年唐隆政变,二十二岁的他愤然起兵,与姑姑太平公主一道,联手击败了图谋不轨的韦后,扶父亲睿宗复辟。 几年后的先天政变,他再度果断出击,一夜之间粉碎了太平公主经营多年的势力,坐稳了皇位,开创了大唐蒸蒸日上的局面。 而今时过境迁,自己志气衰微,垂垂老矣,面对几个突如其来的消息,竟陷入了深深的犹豫与迟疑之中。 老了,老了,不中用了!想到这里,他不由得一阵头痛。 他的目光缓缓移向杨贵妃,此时的杨贵妃脸上一片木然,早已不是曾经的沉鱼落雁之姿。 今晚这接二连三的变故,让这位风姿绰约、光彩照人的大美人全然失去了往日的风采。 他又看了看李瑁、李璘等人。见父皇将目光投来,他们不自觉地往后退了退。 李隆基轻轻叹了口气,又将视线投向跪在地上的李亨。 李亨神色恳切,一副急于为君父排忧解难的模样。 此时,李亨在暗自在心里佩服自己:父皇,我这演技如何?但是,他不能露出丝毫的破绽。 他要面对的,是历史上出了名的皇帝,帝王权术炉火纯青。稍有不慎,可就满盘全输了。 李隆基仍在痛苦地思索着。 三郎当了十八年的太子,一向谨小慎微,对自己极为孝顺,从不敢违抗他的旨意,亦未曾有过结交外臣、扩张势力的举动。 李隆基内心不禁犹豫,是不是应该相信他一次呢? 若赌对了,诸多难题或许便能迎刃而解。 如果万一赌错了,谅他也不敢跨越雷池,做出违背人伦纲常之事。 顶多顶多,自己不当这个皇帝了,像高祖皇帝一样做个太上皇,也不是不可以。 太上皇虽然没有什么实权,但依然是九五之尊,名义上还是皇帝之上的那个人。 说实话,他虽然舍不得这皇位,但又不想总是被各种乱七八糟的事情搞得焦头烂额。 以前之所以无限制地信任李林甫和杨国忠,无非就是不想陷入繁缛的政务之中。尤其是有了杨贵妃之后,他连早朝都不愿意去了。 既要大权在握,又要垂拱而治,这就是李隆基的心态。 其实,离开长安之前,他就想禅位于太子,但最终还是没能下定决心。 这皇位得之不易,他不想这么轻易地交出去。 况且,遇到大事就禅位,将重担撇给儿子,说起来名声都不好听。以后会不会有这样的人他不知道,在他以前,没有一个这样的皇帝! 犹豫再三之后,李隆基觉得或许可以冒险一试。 就在这时,陈玄礼匆匆进来,通报了刚刚收到的消息,众人又是一阵心惊。 “三郎,你且起身。”李隆基语调平缓,轻声说道。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