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也正是因为这个情报,庆帝和秦业才觉得西秦不容易击败。 其实这个情报是千真万确的,庆帝和秦业的判断也是非常精准的。 后来指鹿为马,赵高和韩信生嫌隙,全都是表演出来骗人的。 陈萍萍露出一丝苦笑,“陛下,人是会变的,韩信初掌军权,自然对高要感激涕零。” “现在站稳脚跟了,就有了自己的想法,看不惯高要弄权。” “国无圣君,国本不固! 还是因为西秦没有一个如陛下般圣明的君主啊!” 庆帝有些鄙夷的说道,“朕高估了宦官高要的手段和能力!” “但是,从这些年他干的那些事来看,他不像如此糊涂的人。” 陈萍萍分析道,“内忧外患之下,突然发生变故,就会暴露本来隐藏的矛盾,永王殿下这一招很高明。” “北齐得知消息后,已经派遣十万大军前往西秦边界,准备趁乱捞取好处了。” 西秦国所占之地,原来都是北齐的诸侯国,哪怕李长安能占一半,也是开疆拓土的大功劳。 庆帝隐隐觉得,李长安又要捞个大功劳回来了。 北齐,御书房。 太后和小皇帝,正在听着卫华报告最新的情报。 “太后,陛下,西秦国内忧外患,我们十万大军已经在边界待命。” “宦官高要来信,声称南庆大军压境,韩信意欲自立,西秦已经无法支撑。” “他愿意将都城琅琊城献给大齐,恢复大齐属国的地位,还希望太后和陛下对他既往不咎。” 西秦国造了北齐的反,击败了北齐多次大军镇压,死在西秦军队手里的北齐士兵足足有数万人。 小皇帝问道,“琅琊城中还有多少西秦军队?” 卫华答道,“应当还有精兵六万,两万禁军,四万都城卫军。” 小皇帝分析道,“西秦军队非常强悍,但是这次腹背受敌,高要也是没办法才请求归附。” “但是他这六万人,挡不住韩信的将近十万大军,如果李长安再趁火打劫,他必死无疑。” 卫华接着说道,“所以高要邀请我十万大军进入琅琊城,帮西秦稳固局势,对抗南庆和韩信。”“西秦本来就是我大齐属国,现在濒临险境请求归附也在常理之中,朕觉得倒是可以接受。” 卫太后接着说道,“但是,李长安十万大军,还在定州虎视眈眈。” “而且,李长安为人阴险无耻,贼不走空,城府极深,他不趁火打劫是不可能的。” 卫太后对李长安的评价是咬着牙说的,毕竟她自己是深有体会。 但是在战豆豆的心里,对李长安还是很欣赏倾慕的。 “我们和西秦合兵之后有十六万人,琅琊城也是坚城,李长安孤军深入攻打坚城,并不明智。” 长期以来,哪怕是庆帝盛年时期,南庆军队都没有深入北方太远。 因为孤军深入太险,而且粮草补给困难,庆国在北方更是没有民心基础,兵员也很难补充。 卫太后点了点头道,“皇儿的话不无道理,但是本宫总是觉得不太放心,不如听听大臣们的意见吧。” 次日朝会上,令卫太后意外的是,除了原本的帝党之外,还有不少重臣都同意小皇帝的意见。 甚至连长宁侯卫壁,也对李长安不敢贸然北上充满了信心,他可是太后兄长,锦衣卫镇抚使卫华的父亲。 罗网在上京的发展,比在南庆京都城还发达,长宁侯卫壁贪财好色,是重点攻略对象。 再加上锦衣卫府衙中得到的一些重臣的把柄,罗网才能威胁这么多人支持小皇帝。 最终,卫太后拍板,决定大军西进琅琊城,光复西秦国! 定州,阳关。 王启年刚刚念完了赵高的最新来信,帐中将领一时陷入了沉默。 赵高的来信,说的是愿意和李长安里应外合,吃掉北齐的十万大军。 然后西秦举国投降南庆,成为南庆属国,这个诱惑不可谓不大。 此时的军帐中,除了叶家一系的将领,另外五万边军的将领也赶来了。 这些将领隐隐以秦易为首,这人也是秦家第二代的重要人物,秦恒的堂兄。 叶家、秦家大多数将领的意见,都比较保守。 “大都督,我军从未深入北上,不如趁乱夺取西秦南部一些城池,也算开疆拓土的大功。” “西秦本来就是北齐属国,要是西秦和北齐狼狈为奸,我们孤军深入将会非常危险。” “就算高要是真心归附,但是有北齐十万边军阻挠,打起持久战来,我们必定要吃大亏。” 这一次,还是年轻胆大的叶完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