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在这一众打更人官服、官袍、盔甲中,格外扎眼。 “我来介绍。” “这是儒家年轻一辈最佼佼者,魏安魏无恙。” 张行英道。 “竟是魏大家当面。” 杨木华立即揖了揖。 魏安让了让,“无恙一介白身,怎当得转运使此礼。” “转运使直呼我名便可,大家一说,实在不敢当。” “如何当不得?先生那首正气歌发人深省,每日吟诵,可洗涤身心,荡除杂念,于我等不知受益多少。” 果然,古代搞那些发明不如一首诗词! “我禹州人士何人不识东柳居士?先生要去拜见东柳居士吗?我遣人送先生去。” 杨木华态度热忱得让魏安的都不好意思。 “与我一人指路便可。”魏安道。 “刘泓,你再领两名铜锣,与魏先生一同去。”南宫倩柔适时道。 刘泓加两名铜锣或还不够魏安一只手打的,但这是义父交代的事。 “谢过杨转运使、南宫金锣,张巡抚,我最多一个时辰便返回。” 张行英颔首。 魏安与一名漕运衙门差役、刘泓、两名铜锣消失在清光中。 “早有听说魏先生天才之名,今日得见,实乃当之无愧!”杨木华道。 张行英和南宫倩柔与有荣焉地轻轻点头。 … 清光往禹州城南几次闪烁,最后停在一片竹林前,竹林深处隐隐传来孩童嬉笑声。 这会儿正是学堂书院放午饭的时候。 “刘银锣,烦你等在此稍候。”魏安道。 刘泓扫视四下,轻轻点头。 那名差役也赶忙点头。 魏安照地面上鹅卵石铺就的小路,走入竹林,没一会儿,一座不小的书院映入眼中。 书院依一矮山而建,后后方传来潺潺流水声,环境再雅致不过。 魏安抬头看去,书院大门门匾写了三个大字‘竹石馆’。 与院长交代的合上。 魏安从袍袖中掏出小册子,撕下一张望气术,以气机引燃,再看向书院,入目并无异常,只有一缕清光。 他这才上前叩门。 敲了会儿,方有一总角少年来开门。 少年身上有些宽大的学子服,见魏安的衣着,他规规矩矩地作揖,奶音未去,却学大人模样,问道,“年兄寻谁?” “我名魏安,字无恙,云鹿学子,来拜访东柳居士。”魏安还礼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