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朕今日召巨高公来,实有两事相商。” 闻听得天子终于将话题转回正题,曹嵩神色一正,坐直身躯,迅速将口中甑糕快速咀嚼吞咽下去。 刘辩示意柴玉取来一具犁,置于曹嵩面前,令其细细观察一二。 曹嵩身为大司农,虽早年对农事涉猎不深,但如今对于本职工作还是颇为了解的。 这犁虽然形似民间耕田时常用之犁,细察之下却见差异。 “此犁之辕……何以是曲形?”曹嵩指着辕木问道。 刘辩微微点头,手指柴玉,道:“伯琰,汝为巨高公详解此物之便。” 柴玉躬身领命,随即蹲下身,手掌抚过犁辕:“此乃国家圣思所得,我大汉旧犁皆为直辕,国家命臣试以曲辕代直辕,耕作时发觉,此物于田间调头、转弯之际,格外轻捷,尤宜水田之用!” 曹嵩对柴玉之言并无质疑。 柴玉既能研制出那般熬糖之法,虽为小技,足见其在器物之道上确有造诣,更何况这是天子的构思。 天子志在兴汉,断然不会于这等要事上儿戏,既然向他这位大司农展示曲辕犁,那么这曲辕犁必是比直辕犁便捷得多。 曹嵩的思绪转得极快,立时想到关键:“江南、江东等水网纵横之地,看来甚合此犁之用。” “大司农明鉴,不过此物非止宜于水田,只是格外适宜水田。”柴玉指向犁镵与犁壁,道,“大司农请看,犁镵尖锐,易于入土,此曲面犁壁,能有效翻起土垡,并向右翻转,形成深沟垄台,极利水田排水及谷物根系生长。而且此犁评与犁建,还可调节深浅,选择深耕和浅耕。” 曹嵩目光专注,凝视曲辕犁,眉头微蹙,眼中渐露凝重,道:“依你所言,除水田外,那狭窄弯曲之梯田,亦可施用?” 柴玉应道:“然!臣已携此物与尚方诸工匠实地试耕,确皆可用。其便利,除深耕浅耕可调外,便在于曲辕犁自身之轻便与转向灵活,而其本身的轻便,也使得造价约莫只有直辕犁的六成左右。” 听到造价低廉,曹嵩微蹙的眉头方才稍稍舒展。 他担忧的便是器物虽好,却因价昂难以推广。 只是提升耕作效率固然好,然受益之人,仍是官田及家有耕牛之富户。 “大司农,臣处尚有‘踏犁’,无需畜力,较过往的耒耜更为轻省,若不计气力消耗,其效约有曲辕犁之半。”柴玉的话语忽然顿了顿,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满,冷哼了一声道,“另有置于河中取水之‘龙骨车’,此物原为尚方工匠所创,却被那毕岚用于洒扫道路,此物本可用于百姓在河中取水灌溉田地。臣依国家点拨略加改进,制出‘筒车’,可借湍流之力自行转动汲水,无需人畜之力。” “如此,水流平缓可用‘龙骨车’,水流湍急处可用‘筒车’,至于高度可根据水深而更改尺寸。” 柴玉令工匠将一件件新制农具及未被用于正道的旧器抬入殿中,一一详述其用途、特点及适用地形,滔滔不绝近一个时辰,却毫无倦色,言语间满是对天子奇思妙想的由衷钦佩,曹嵩也听得极为专注,喜色溢于言表。 刘辩对此倒无甚浓厚兴趣,只在一旁静心批阅奏疏。终归不是什么专业人员,所能提出的新型农具,不过后世史册所载的几件出名些的农具而已。 待柴玉终于讲述完,他与曹嵩这才恍然发觉被他们冷落了许久的天子,面上不由浮现出一丝尴尬。 “无妨。”刘辩对此不以为意,嘴角噙着一抹温和笑意,道,“农者,国之本也,朕甚喜见汝等心系农桑之态。” “巨高公,朕欲在荆州、扬州、交州开垦荒地。此间农具多宜南方水网之地,这件事还是要劳烦巨高公费心统筹安排。” 后汉对于江南的开发尚可,但仅限于荆州以北地区。 荆州以南地区的开发度很低,扬州这一块更是几乎遍地是未开垦的荒地。 历来说后汉时期的江东是刀耕火种,但实际上这种刀耕火种与科技不发达的刀耕火种是两回事。 这刀耕火种,实际上是在开荒。 初期的江东,只能依靠火焰烧掉纷乱的草木,并以草木灰为肥。 不过江东的土地利用率的确很低,进步空间很大。 他准备委派些知兵却不会滥用武力的朝臣,去荆州、扬州和交州担任刺史,清剿山越充实人口田地,并大量开垦荒地增加国家的耕地面积。 刘备便是他准备培养的荆州刺史人选。 当然,这一切的缘由,归根到底还是人口不够充裕。 若是如历史上那等汉末乱世,中原士人南渡江东、江南,为了填饱肚子谁还会不去大量开垦土地呢? 迁徙人口,这件事是他必须安排的,不过他也会给予配套的扶持政策,赠送耕牛,免费发放铁制和先进农具,视开垦荒地面积给予钱粮赏赐乃至爵位赏赐,免赋税数年。 只是这件事并不是三言两语就能筹备好的,具体细节还需要尚书台、侍中寺以及三公九卿一同商讨。 不过迁徙的人中,不能只有百姓,许多颇有家资的世家豪门也能趁势迁走。 刘辩私下里对迁徙世家豪门进入荆南、扬州以及交州的计划,取名为“衣冠南渡”计划。 都是被逼迫着前往南方,被大汉天子逼着南渡和被胡人手握刀兵逼着南渡,又有什么区别? 反正不南渡的世家豪门,都得死! 哦不对,好像胡人还是愿意接纳部分世家豪门的跪舔的。 不过无所谓,无论是物理上解决了不愿意“衣冠南渡”的世家豪门,还是世家豪门纷纷主动“衣冠南渡”,都能暂时解决土地问题。 “此乃臣职分所在,何谈劳烦。” 曹嵩虽被天子被天子加了担子,却也没有怨言。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