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训诫国子监教习,能以仕途前景、品行名声相挟。 然对这些监生,却行不通。 国子监四类监生,其实情况只分两种,一种躺平摆烂型,一种志大才疏型。 荫监生(特招生)与例监生(赞助生),大多家境殷实,背后有靠山。 他们秉承着当下“名利不如闲”的世风,以玩乐为主。 心中想着只要能正常结业,日后先去地方做个县丞或主薄,然后再经由家族父母跑官,日子便差不了。 故而不学。 举监生(落第生)和贡监生(地方优秀生),被国子监风气带坏。 知晓埋头苦学不如投机钻营,各个志大才疏,要么处处结交权贵,要么讥议朝政,赚取名声,以备日后著书立说,建立学派,以谋生计。 国子监内,有没有那种“苦读好学,致君尧舜”的监生呢? 当下还真没有! 自景泰(明代宗朱祁钰年号)之后,国子监纳粟之例大开,广招例监生,导致其变成了卖官鬻爵的铜臭之地。 真正有心科举、品学兼优的读书人,要么被地方主官看中,重点培养,要么便自寻名师苦读,专心科举。 翰林院近些年的修撰、编修、检讨,鲜有国子监生。 若国子监真的好,依照沈念他爹的财力早就将沈念送进去了。 说白了! 当下的国子监,培养的皆是地方底层县官。 大明选官。 主要在三种出身中挑选。 一为进士;二为举人;三为岁贡生(此处指代监生)。 嘉靖时期。 曾有御史官云:“进士率不三五年而迁,举人稍迟,岁贡则倍蓰(原数的五倍)矣,进士有部贰之望,举人则如台署者百之一,岁贡则益单卑,无华阶,及府佐而止矣。” 简而言之:国子监生,结业便有做官资格,然上限也就是“府佐”而已。 …… 沈念环顾四周,发现有些监生正一脸挑衅地望着他。 似乎在说:本公子手中有钱、家中有人,目前安于现状,只求顺利结业,我看你如何训诫我? 这时,沈念双手往后一背,挺起胸膛。 他乃进士出身,正经官身。 面对这些连举人身份都没有的监生,自然要摆出一副先生的样子。 对这些年轻人,他就没必要客气了! “咳咳……咳咳……” 沈念咳嗽两声,吸引了所有监生的目光后,慢慢环视过去。 若有人看他,他便与后者对视。 约过十余息,沈念开口了。 “诸位监生,在本官眼中,当下的你们,尽是一无是处的废物!” “废物”二字,沈念咬得极重。 唰!唰!唰! 所有监生都有些傻眼。 没想到沈念竟直接道出如此粗鄙之词,且是枪扫一大片,将所有人都骂了。 这可是国子监。 隔壁就是供奉孔老夫子的文庙。 “沈检讨,你……你怎能骂人?”一名监生气愤地说道。 沈念以一种不容置疑的语气说道:“先听本官讲完!” “废物,无用之物也。诸位监生,请问你们会什么?” “你们日日阅读经籍,以学为业,可有人的文章诗词在街头畅销?可有人创立学说被民间书生热议?可有人对我大明田事、商贸、水利、军政等任何一个方面有所建言?可有人对皇上、朝堂、百姓做过一丝贡献?” “本官再朝着小处讲一讲,可有人自食其力、不靠家族父母添补?可有人囊中羞涩时想到的是做个代书先生而非朝家中伸手?可有人学以致用,写过一篇经世致用的好文章?” “有人恃家世显赫,有人凭门第高贵,以杯中之物为乐,以床第之欢为欢,手持经籍,心在酒筵,无实学,无实绩!” “于国,无所用;于家,无所用;于他人,无所用,于己,亦无所用。不是废物是什么?” 沈念敢这样说,自然是经过一番详尽调查的。 这时,一名监生站了出来。 “沈检讨,莫欺我等年少!我们当下仍在求学阶段,来日若入仕途,不一定比你差!” “哼!” 沈念冷哼一声,他等的就是这句话。 “你叫什么名字?” 那监生听到此话,猛地一哆嗦,道:“我叫什么并不重要,沈检讨你实在太侮辱人,难道我们还不能反驳?” 唰!唰!唰!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