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四月十三日,四更天。 午门前,钟鼓响起,文武百官分别从左右掖门向皇极门下的丹墀走去。 就在这时。 前方皇极殿的大门缓缓开启。 鸿胪寺引导班次的值官与两侧校尉引导着官员们朝大殿内走去。 此举,使得许多官员都面带疑惑。 依照常例。 唯有元旦、冬至、皇帝生日等大庆典才会在皇极殿内举行朝会。 而常朝朝会,皆是在皇极门下。 这时。 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站在皇极门下,高声道:“陛下口谕,今日常朝占时较长,天渐炎热,特于殿内举行!” “谢陛下隆恩!”官员们齐齐拱手。 当下,京师的天还算不得炎热,但若常朝真进行到日上三竿,确实很晒脸。 官员们皆已猜出,今日常朝定然会议山西官商勾结之事。 因为海瑞那篇《晋省官商失序疏》已在民间传得沸沸扬扬,停职待查的张四维与刚到京城的王崇古更是早早便来到了禁中。 不多时。 官员们鱼贯而入,全都来到殿中。 随即,小万历来到御座前。 其西侧站着冯保,东南侧站着当值记录起居注的翰林修撰王家屏。 御座后,仍有李太后的专用帘幕,但近来的常朝朝会,她几乎都未曾参与。 她在后宫正忙着为小万历选择一个如她那般“贤良”的皇后。 至于沈念,则是以翰林侍讲之职,站在翰林院侍读学士申时行的后面。 紧接着,官员们纷纷行礼。 礼毕。 小万历环顾下方,然后高声道:“闭门!” 皇极殿殿门两侧的锦衣卫迅速将皇极殿那两扇巨大的朱红色木门关了起来。 官员们皆一脸疑惑,不知此举是何用意。 往昔朝会。 即使是寒冬腊月,滴水成冰,北风猎猎,这两扇门都未曾关闭过。 小万历缓了缓,道:“众卿,今日咱们便开一次闭门朝会,至于为何闭门,稍后大家自会知晓。” 张居正、吕调阳、沈念三人皆不知会有“闭门”这一举动。 但知晓后,心中甚是欣慰。 小万历召开闭门常朝,实乃仁善之举。 他还是希望海瑞的《官商蠹国疏》只在这座大殿内传播,然后张四维与王崇古能够妥协,自削其族之势。 闭门朝会,不是为了张四维与王崇古。 而是为了山西百姓,为了边境太平,为了朝廷的体面。 此事若发生在太祖、成祖时期。 恐怕张、王两族早就被灭族,坟头草都有一人多高了。 但小万历、张居正、沈念都知晓。 若直接杀了张四维与王崇古,灭掉张王两族,山西必乱,边境必危,最后受伤害的还是百姓。 故而,他们还是希望此事能以对大明伤害最轻的形式,和解。 另外还有一点。 张四维与王崇古对大明也是有功的,小万历不想落下一个“不仁之君”的恶名。 这一刻。 张四维与王崇古也都明白小万历此举的用意,但二人心中所想的是小万历已心生惧意,有了妥协之意。 他们希望,此事以准备好的替罪羊顶罪,海瑞言过其实、邀名卖直而告终。 他们相信诸多官员都会维护他们。 因为朝廷不能以怀疑某个臣子有叛国造反的可能便对其定罪,且是以山西内乱,边境生危为代价。 …… 紧接着。 小万历高声道:“海佥院除了《晋省官商失序疏》外,还有一篇《官商蠹国疏》,命吏科给事中姚斌呈递于朕,众卿都先听一听,然后公议此事。” 吏科给事中姚斌大步走出,开始阅读海瑞的《官商蠧国论》。 “官者,执公器以治民;商者,通有无以利生。二者分途,则政清……” “张王两家,以官爵为刃,剖剥天下之财,借商贾之术,淆乱朝纲之正……” “晋中有卖官鬻爵之事一百二十三例,有占夺盐粮、征赋役敲诈、监守自盗……之事约五百例……侵占军饷屯田、勒索藩属贡物、走私粮铁贩于蒙古、女真者……” “而今,晋非大明之晋,而是张王之晋,张王非大明之张王,实乃蒙古女真之张王。” …… 此道奏疏念完之后。 皇极殿内一片寂静,静得几乎能听到一些官员的心跳声。 《晋省官商失序疏》与《官商蠹国疏》相比,简直就是“杖责二十”与“剥皮揎草”的区别。 海瑞,还是那个一篇奏疏便能使得满朝皆惊的海瑞。 此刻,官员们都认真思索起来。 小万历若认可海瑞此篇奏疏的推论,恐怕早就将张四维与王崇古关入了诏狱。 若不认可,又不会将这样一篇足以使得两大要臣家族覆灭的奏疏在常朝之上公示。 如此做,只能说明一点。 小万历忌惮于山西内乱,忌惮于边境战乱,故而想听百官公议,处理此事。 这场朝会,是一场为山西官商勾结之事定性的朝会。 定性之后。 朝廷才会对张、王两大家族,对张四维、王崇古二人采取措施。 这一刻。 一些官员顿时明白为何这次常朝要闭门了。 有些事情,关着门讲与开着门讲是不一样的。 待朝会结束。 第(1/3)页